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父母怎么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叛逆了。大約在孩子讀二三年級時,即7~9歲,又要迎來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為了孩子的成長,我曾看過這方面的書——孩子的一生要經歷三個“叛逆期”,有責任心的父母常會和孩子交心,如孩子“入園”了,會密切老師的聯系,加強與學校配合。
1、孩子的叛逆期應該如何教育?
《孩子叛逆,誰之過?》一一對于養育了兒女的人來說,什么最無奈?當然是孩子叛逆不聽話,幾乎每個家庭,都不同程度地經歷過。真的是孩子錯了嗎?不是,我要說的是,天下沒有不太好的孩子,只有不太好的父母。先別噴,聽我說完,你先想想,孩子是生來就這樣嗎?或是什么時候你開始注意到,他有叛逆傾向的。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從二三歲開始,他(她)就有不服你的表現了,只是你覺著好玩或沒什么,放縱孩子的行為,以后也就習以為常了,以至現在更為嚴重,
什么原因,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1)幼年時養成的不良言行沒及時糾正,像說話頂撞,做事不與大人商量等。(2)家長言行不一,無表帥作用,與孩子交往貫于嘻嘻哈哈,無原則,無底線,放縱了孩子的許多不好習慣。(3)孩子的一些好行為或進步得不到家長的鼓勵和認可,我在這方面特有體會,我的孩子性格開朗些,她也很叛逆,特別渴望得到鼓勵認可,特別需要理解,而有時我卻生硬地對她否定,她很是不服,為此有過許多不快和煩惱。
這是就簡單的叛逆從整體方面分析的;就說什么也不聽,又拉幫結伙的孩子,該怎么辦,我認為該從以下幾點著手,(1)拿出足夠的耐心,改變一下自己,和孩子朋友式的交往,放棄高高在上的身份。十多歲以后叛逆的孩子,由于從小對他(她)行為的忽視或不認可,孩子心理心很敏感的,你要與孩子深交,就要先從適當投其所好開始,無論對與錯,然后抓住要害引導根治,
比如孩子不學習,玩手機。星期天你讓他(她)玩一天,晚飯后你問他玩的怎樣,要不要繼續,說明你為什么沒管他,是讓他(她)放松放松,睌上該學習一下了,問他(她)行不行,玩了一天,也該換換腦學習一下了,一般來說,作為孩子,他(她)發現你的逆轉,也會逐浙放棄或改變任性的。(2)與孩子約定,彼此改變以前的言行和處事態度,
這確實很難,但為了孩子,值得拼一拼。你的改變,包括對孩子說話的語氣,都在引導孩子改變,同時鼓勵孩子認真地學習做事,就會有一定的時間玩或休息,這是不可置疑的,(3)參與孩子的活動或策劃。愛拉幫結隊的孩子,一般有一定組織能力(不一定去干壞事兒),你可幫他策劃一次出游等,使他對你產生足夠的信任,漸漸打消對你的逆反,
2、如何陪伴和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為了孩子的成長,我曾看過這方面的書——孩子的一生要經歷三個“叛逆期”,有責任心的父母常會和孩子交心,如孩子“入園”了,會密切老師的聯系,加強與學校配合。即使發現了孩子在“制造麻煩、困惑等”也不慌張,這個時期的孩子犯錯、叛逆、躁動都是自然現象,也是他們在走向成熟途中需付出的一部分代價。建議家長和孩子盡量一起成長:能陪讀盡量陪讀,從安排同時準時作息時間開始,每天抽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至少每天和孩子共進一餐;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背誦、錯題訂正等情況;陪孩子一起讀書看報、散步聊天,每周爭取一起鍛煉身體或適當娛樂2~4個小時,
家長要根據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別對待,并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孩子的行為,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第一逆反期:兩歲半(甚至更早)到三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喜歡動不動說“不”。孩子口中的第一個“不”往往是從父母那兒學來的,面對這么小的叛逆,家長不宜限制,最好是接納,并引導——所有鞋子都整齊:這么整齊的鞋子更好看還是凌亂更好看?一好一壞,二選一。
既以身示范了,又不是單純地命令他把鞋子放好來,這時段的孩子,往往還對大部分東西或事“打破沙鍋問到底”。這個時候家長更要有耐心,用心的導和解答孩子的問題,如此這個時候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或將有質的提升,大約在孩子讀二三年級時,即7~9歲,又要迎來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同于嬰幼兒時期的小不點,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但又很依賴大人,愛哭、比較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