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派往河南的考察小組也是一樣,當時下遷河南的院校單位更多,中科大想擠進去非常困難。河南之所以拒絕中科大,最權威的說法是怕大學師生擠占河南的副食口糧,由于當時是計劃經濟,全國都面臨著嚴峻的吃飯問題,南陽或者說是河南的領導是怕大學師生擠占河南的副食口糧影響南陽,或者說是河南人的吃飯問題,所以就拒絕中科大在南陽選址建校。
1、中國科技大學最初計劃遷往河南,為什么會被河南拒絕?若中科大在河南,會有什么影響?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遷恰好50周年60年前,中國科大肇啟京華?!拔覀兊膶W校如果能夠說像一張白紙,那么就請把我們的學校辦成最新最美的學校吧,”這段聲音,是1958年9月20日時任校長郭沫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當時可能不會有人想到,中國科大在北京玉泉路19號只待了十余年,中科大輾轉南遷這所一誕生就風華正茂的大學,在北京度過11載春秋后,輾轉千里南下。
選址歷經坎坷,河南因物資短缺、條件艱苦婉拒1969年10月,國內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受文革的破壞以及戰備疏散的影響,北京重點高校紛紛外遷,國務院科教組組長劉西堯向科大傳達了搬遷指示。搬遷選址卻一波三折,校革委會分別派往河南、湖北、江西選址,但都遇到了困難。雖帶有劉西堯的親筆信,受到了河南省生產指揮組組長的接待,在南陽山區和鄧縣看了不少地方,但河南省只同意在平漢路以西的南陽專區的唐河、新野一帶山區、丘陵地帶臨時戰備疏散,若在河南建校他們表示有困難,
選址人員回到北京,都表示這個地方沒有條件,不能去。短暫落腳安慶,最終定居合肥直到安徽安慶首先接收了部分南遷師生,卻最終因物資嚴重短缺難以為繼,安徽省革委會主任李德生見此局面,同中科院商議,決定將學校搬遷到省會合肥,在合肥師范學院校址辦學。1970年1月,中科院方面領導口在中科大在皖負責人不在場的情況下會見了李德生,協商科大搬遷合肥的若干事宜,
對于科大遷皖,李德生指示:“安徽來了一、二十個單位,但都是找個基點,領導關系還在原上級機關;我們原來以為科大也是如此,現在情況更具體了,關系下放了;經過研究,安徽有困難,可考慮在合師院??”由此,科大正式遷至合肥,在原合肥師范學院校址辦學。原北京玉泉路科大校址很快被鐵道兵與海軍部隊占用,教室、實驗室等也被改成了招待所、宿合,
中科大艱苦創業取得成績殊為不易中科大發展過程歷經磨難,也曾面臨生死存亡之危。中科大輾轉多地后南遷合肥,師資、設備流失大半,到1972年教授、副教授只剩十余人,學校還要不要辦下去?在極其困頓的情況下,留守師生信念不滅,二次創業,磨礪出寶貴的“南遷精神”。學校成立磚瓦廠,師生自己挖土、燒磚、建房,時年已六十多歲的學部委員錢臨照先生重登講臺,學校白手起家重建實驗室,到1976年恢復科研項目近400項。
2、為什么當年別的省不愿接收中科大?
當年中科大領到疏散下遷的命令后,先后派出4個小組分別前往湖北、河南、江西和安徽四個省考察選擇新的校址,按照中科大的最初想法是遷至湖北或河南,所以最先派人到這兩個地方考察,但也很快被這兩個地方所拒絕。當時的高校資源雖然稀缺,但是各個地方的接納能力更是有限,在當時首都的眾多高校中,不僅中科大被要求疏散下遷,北京農業大學、北京林學院、北京鐵道學院等等大量院校也被要求下遷,大家伙都在忙著在各地選擇新的校址。
中科大的考察小組到湖北沙市時,當地適合的辦學條件已經被科學院的五七干校占用,所以婉拒了中科大,中科大派往河南的考察小組也是一樣,當時下遷河南的院校單位更多,中科大想擠進去非常困難。河南省在這種情況下對接納中科大也難免有所抵觸,表示只能在唐河、新野一帶的山區、丘陵地區提供建校用地,此外的人員食宿以及經費都一概無力支持,也等于是婉拒了,
3、中科大當年南遷為什么沒有成功落戶河南南陽,而是到了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