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仍以洛陽為東都,唐高宗、唐玄宗更是長期在洛陽處理政務。武周時期,女皇武則天將洛陽改為“神都”并長期在此執政,洛陽取代長安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夏、商定都洛陽,大家沒什么異議,”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均建都洛陽,這沒什么疑問,至于洛陽是隋朝的都城,又有人質疑了,隋朝的都城不是長安嗎。
1、洛陽有幾個朝代?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到底是哪十三朝?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數一數——這十三朝分別為: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時期)、后梁、后唐、后晉。夏、商定都洛陽,大家沒什么異議,歷史上,夏朝曾定都陽城、陽翟、斟鄩(zhēnxún)、綸城等,其中的斟鄩遺址,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二里頭遺址。
商朝都城遺址,學界一般認為有3個,一個是偃師商城遺址,一個是鄭州商城遺址,一個是安陽殷墟,偃師商城遺址即西亳遺址,西亳乃商朝開國君主湯即位后確定的都城。西周定都洛陽,許多讀者表示不太理解,西周的都城不是鎬京嗎?不錯,但鎬京只是其中之一,西周實行兩都制,鎬京是西都,洛陽是東都,歷史上,周成王派周公營建新都洛邑,并在建成后遷都洛陽。
1963年,陜西寶雞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宗室的祭器,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何尊,何尊記述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洛邑之事,銘文中有這樣的句子:“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yì)民。”翻譯過來就是:“我以此地(洛陽)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均建都洛陽,這沒什么疑問,至于洛陽是隋朝的都城,又有人質疑了,隋朝的都城不是長安嗎?跟西周一樣,隋朝實行兩都制,長安是西都,洛陽是東都。
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將作大匠宇文愷等人營建東京(后改為東都),一年不到,東都建成,隋煬帝東進入洛,并長期在洛陽主政,唐時仍以洛陽為東都,唐高宗、唐玄宗更是長期在洛陽處理政務。武周時期,女皇武則天將洛陽改為“神都”并長期在此執政,洛陽取代長安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唐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時期的后梁、后唐、后晉都先后定都洛陽。
2、洛陽永寧寺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北魏的洛陽永寧寺塔,和我早前貼過部分琉璃構件的明朝金陵報恩塔一樣,都有些遺存留世,令人千秋懷想,下面是我見過的一些永寧寺塔文物。第一部分是杭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正在舉辦的《考古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60年成果展》中的陳列,總共六件泥塑:泥塑仕女頭部殘像(左),泥塑比丘頭部殘像(右)。陶坐像,姿態端莊,衣紋褶縐刻塑細膩、生動、流暢,繁簡分寸恰如其分,
?另一件陶坐像,衣紋線條簡潔,整體稍顯不及前一件精致。?世俗服裝立像,裙子背部刻劃線條簡潔卻非常飽滿生動,充滿立體感,?另一件世俗服裝立像,生動程度也稍微不及前者。?第二部分是洛陽博物館藏品,?老人頭像,微笑中有一絲通脫、一絲狡黠?影塑帶籠冠頭像?豐腴柔美的手?影塑身坐像,衣紋稍顯粗略,但仍相當生動,坐姿端莊拘謹。
?除了嘴唇,這個泥塑頭像其余部分大都已殘損,卻正好更顯出秀美的唇型,微笑令人心折,?這件世俗裝仕女立像正面部分殘損,背部裙帶衣紋差堪與考古所展出的那件坐像媲美,背部挺拔,腰身纖細,體態尤美。?除了泥塑,永寧寺塔基還出土了一些瓦當等建筑構件五個瓦當,上面兩個為蓮花化生紋,中間為獸面紋,左下為蓮花紋,右下為忍冬紋?蓮花化生瓦當放大圖?這個泥塑人面像殘高25厘米,是永寧寺塔遺址發掘出的最大一件,按比例推算,如為立像,通高當達三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