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從小叫到大的奶奶和外婆尊稱。我還是來考據一下“姥姥”與“外婆”到底哪個才是方言吧,清代李調元的《南越筆記》收錄有廣東的方言,其中恰好提到“外婆”,如今奶奶和外婆早已不在了,今天能看到《奶奶、外婆》二個尊稱,也是感慨萬千啊,”那么,是不是只有廣東人才將外祖母稱為“外婆”。
1、如何看待上海語文教材將外婆改成姥姥,教育局回復稱“外婆”屬方言?
我還是來考據一下“姥姥”與“外婆”到底哪個才是方言吧。1、關于姥姥:明朝人沈榜《宛署雜記》收錄有北京宛平縣的方言俚語,其中提到“姥姥”:“外甥稱母之父曰老爺,母之母曰姥姥,”沈榜特別注明這是“方言”,并說“里巷中言語亦有不可曉者”。換言之,稱外祖母為“姥姥”,只是北方個別地方的里巷間的俚語,不登大雅之堂,且使用范圍也有限,
在明清小說中也找到大量“姥姥”,比如《紅樓夢》里有一個“劉姥姥”,但這里的“姥姥”,顯然只是泛指老年女性,而非特指外祖母。2、關于外婆:清代李調元的《南越筆記》收錄有廣東的方言,其中恰好提到“外婆”:在廣州,“母之父曰外公,母之母曰外婆,”那么,是不是只有廣東人才將外祖母稱為“外婆”?不是。從明清時期的許多世俗小說、唐宋時期的一些文人筆記,我們都可以找到“外婆”的稱謂,而且詞義非常明確,都是指外祖母,
比如清代公案小說《施公案》寫道:“施公道:‘你這外婆家姓甚?住在何處?’吳良道:‘小人外婆姓楊,住在桃花村外,名叫個楊秀。那地方通知道名姓的,’”唐朝人撰寫的《法苑珠林》里也有一段話:“汝是我女兒(女之兒),我是汝外婆。”更重要的信息是,至遲在明朝,官方文書中也使用“外婆”的說法,如《大明會典》這么注釋外祖父母:“即外公、外婆”,
2、“外公外婆”用你的家鄉話怎么說?
比較常用的稱謂是姥姥、姥爺。豫中、豫東及周邊的冀、音、蘇、皖交界地,均用此稱,這里要講的是,“姥爺““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