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荅案就明確了,小浪底是中國的,是河南的,其具體位置在黃河南岸的洛陽孟津與北岸濟源交界的黃河段。不管是城市進展,還是濟源旅游業,更甚者說到濟源的重工業,他的發展幾乎可以和一些地級市相比,就拿上市公司來很多地級市的上市公司還沒有濟源一個縣級市的上市公司多。
1、河南省濟源市發展的怎么樣?
河南本地資訊達人豫州記,為你解答。對于濟源市我本人也是去過很多次了,對濟源這個城市也是深有感情,濟源的發展我也一直關注,可以說濟源在全省的縣級市當中應該是發展最好的,首先,濟源作為一個縣級市,直接進入18省轄市,這在全省也僅有濟源一家,濟源為縣級市單位,下轄只有鄉鎮沒有縣,但是依然以地級市的標準給予配置,這在很大程度上給濟源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其次,濟源城小,但是發展其實并不慢,不管是城市進展,還是濟源旅游業,更甚者說到濟源的重工業,他的發展幾乎可以和一些地級市相比,就拿上市公司來說,很多地級市的上市公司還沒有濟源一個縣級市的上市公司多。第三,城市整體性發展很好,我在2015,2016,2017三年時間去了濟源三次,這個城市給人的最直觀感覺就是馬路寬闊,干凈,舒服,
期間我到黃河三峽,小溝背進行旅游,發現他們的鄉村雖然在山里,但是建設的也非常好。同時,濟源的人均GDP已經蟬聯了好幾年的河南省第二名,也就是說城市整體收入較河南省其他市對比還是不錯的,整體來說,濟源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小城干凈,人居環境好,城市發展潛力很足,雖發展不了太大的規模,但是城市總體給人舒服的感覺。
2、黃河小浪底是濟源的還是洛陽孟津的?為什么?
小浪底無疑是中國的,那是因為濟源和洛陽是中國的,所以,濟源和洛陽都不該去爭小浪底是誰的,因為那樣去做一點意思也沒有。但有一點應該是國人清楚,就大壩長度而言,有三分之二占是濟源地盤,因為原有的黃河道是沿南山而東流去的,中國自古河界與山界的區域劃分,都是以其中心劃分而治的。這樣,這里原有的狹窄的河道一一建成的小浪底的大壩要比原河道寬百分之七十之多,再加上北山頭設計為立體泄洪閘洞,也就自然成了大壩的組成部分,
所以,濟源自然就占有了大壩的三分之二的地界了,所以,黃河小浪底大壩管理機構監管局就建在了北岸一一濟源地界了。這樣,你能說小浪底是洛陽的嗎?顯然不能,這樣,就能說小浪底是濟源的嗎?按貫例,顯然也不能。這樣,荅案就明確了,小浪底是中國的,是河南的,其具體位置在黃河南岸的洛陽孟津與北岸濟源交界的黃河段,宣傳小浪底旅游,由省文旅廳出面宣傳,宣傳費用由洛陽與濟源分擔!明白是非的人,你說我這樣如此之說公道否?。
3、河南宜居城市排名中,為什么許昌、濟源靠前,而不是信陽?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于“河南宜居城市排名中,為什么許昌、濟源靠前,而不是洛陽”這一問題,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實際的排行榜,在此我只談談對信陽的看法,本市是全國范圍內都具有相當名氣的宜居城市,山景宜人,水土養人。當地的毛尖馳名中外、享譽全球,這次居然排名未能在最靠前的位置,是否間接地表明了兩個問題,具體如下:①信陽環境不如從前,當然這個可能性是有,
不過問題不大,畢竟工業化建設加快,對地方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但是作為工業化程度更高的許昌排在信陽前面,是否說明信陽的自然生態得到更好的保護呢?②眾所周知,信陽在河南省自成一派,由于地處豫東南地區,與湖北尤其是武漢的來往密切,或許因此這個原因被“疏遠”,其實這并非信陽的過錯,換位思考一下,本市作為千萬規模的人口大市,地大物博,底蘊深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