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開封人,只在開封工作過五年,我眼中的開封有以下8大特色。73年,安徽合肥準備建鋼鐵廠,上級命令選址范圍里的所有住戶、墳墓都要遷走,但是遷址范圍里有一個很特殊的宗族墓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包公墓地,這時,肯定有人質疑,包公不是開封人嗎?怎么會葬在合肥呢?原來在開封不僅有個包公湖,湖邊還有一座包公祠,再加上電視劇里的演繹,難免大家都會誤以為包公是開封人,但其實這座包公祠只是為了紀念包公而修建的,跟包公祖籍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1、想移居開封,開封有什么優缺點?
我不是開封人,只在開封工作過五年,我眼中的開封有以下8大特色:1.文化底蘊深厚,古城墻、古遺址眾多(即使復修也很有品味),顯得大氣,雄偉,盡顯帝都豪邁;2.水域寬廣,花木簇擁,具有南方城市品質,夜晚水燈一色,琴簫爭鳴,徜徉街頭,令人心馳神往;3.馬路不太寬闊,但布局合理,橫平豎直通行順暢,堵車幾率很低;4.飲食文化多樣,豫菜、魯菜、川菜品牌豐富,傳統特色小吃尤多,能滿足各地吃客口味;5.旅游景點眾多,歷史人文景觀星羅棋布,且各具特色,所到之處令人流連忘返;6.鐵路、高速公路發達,交通便捷,北靠濤濤黃河,西依省會鄭州(僅50公里),東臨古邑商丘,南望周口大平原,區位優勢獨特優越。
2、都說“開封”有個包青天,為何專家卻在“合肥”發現了真正的包拯墓?
1973年,安徽合肥準備建鋼鐵廠,上級命令選址范圍里的所有住戶、墳墓都要遷走,但是遷址范圍里有一個很特殊的宗族墓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包公墓地,這時,肯定有人質疑,包公不是開封人嗎?怎么會葬在合肥呢?原來在開封不僅有個包公湖,湖邊還有一座包公祠,再加上電視劇里的演繹,難免大家都會誤以為包公是開封人,但其實這座包公祠只是為了紀念包公而修建的,跟包公祖籍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而真正的包公是在公元999年,出生在合肥市肥東縣謝集鄉,去世后被葬在了此地的包氏宗族墓園。既然要建鋼鐵廠所以肯定要動包公墓,上級部門就下令對包公墓盡快搶救性挖掘,因為這里是包公的家族墓地,所以墓葬里有21口同樣的棺材,歷經900多年的蹉跎歲月,已經沒有人知道包公真正葬在哪里了,考古人員只能一一發掘,但是怕破壞墓的結構,考古人員研究決定暫不發掘十幾座大型的墓葬,先選擇一個最小的墓來進行發掘以摸索經驗,于是考古人員準備發掘偏離包公墓群主范圍外的一座小型宋墓,從位置和規模看,這座小墓的主人的身份一定很卑微,而且與包公的關系也應該比較疏遠,從結構看,這是一座簡陋的土坑墓,連傳統墓葬應有的夯土層都沒有,而且也沒被盜過。
隨后專家就開始發掘這座簡陋的古墓,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簡陋的小墓中竟然挖出了一口非常珍貴的金絲楠木棺材,接著,專家又在小墓中發現了兩塊破碎的墓志銘,專家將墓志銘拼對起來,慶幸的是上面的字跡還清晰可辨。其中一塊墓志銘上寫有“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等字樣,而另一塊墓志銘上則寫著“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志銘”等的字樣,
這竟然是包公夫婦的墓志銘,這大大出乎專家們的預料。難道這個簡陋的小墓里是包公夫婦?專家取出十幾塊遺骨送往北京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骨頭均是男性的,其主人年齡應在40歲以上,根據對照史料中“包公去世年齡為64歲”的記載,可斷定這些骨頭確實是包公的遺骨,原來這位生前剛正不阿,死后備受贊譽、受世人傳頌的包公,他的遺骨千百年來,竟然葬在這么簡陋的墓中。
3、開封下轄幾個區域?
開封市下轄鼓樓區、龍亭區、禹王臺區、順河區、祥符區5個市轄區,尉氏縣、蘭考縣、杞縣、通許縣4個郊縣,開封,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是河南省地級市,地處中原腹地河南省東部、黃河下游南岸之濱,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黃河與新鄉市隔河相望,是我國著名的八朝古都,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