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在同風閣任欒臺平章,任丞相,元年(700年),狄仁杰入內史,同年卒,晉代詩人萬延剛——"狄仁杰墓""神器幾度遷,忠義一度斷,相傳甘陵二號葬墓為狄仁杰墓,在《甘縣新志:河南通志》中也有記載,“洛陽金庸城、孟津縣西有梁墓地”,歷史上確實存在這個人狄仁杰,狄仁杰早年考入明經系,僅狄仁杰。
晉代詩人萬延剛——"狄仁杰墓" "神器幾度遷,忠義一度斷。幽幽煙草平月平,猶帶帝哀?!狈吨傺汀短崎α汗氨薄贰疤斓睾?,誰為君?日蝕,哪個會勾勒?.....克為其接班人,乃梁公之偉大也?!痹谖鋭t天任用酷吏,嚴刑峻法,李唐王朝將要滅亡的時候,誰能重建唐室?僅狄仁杰!《唐代梁公碑》有2000字,準確地將狄仁杰的功過概括為六個方面:一、誠孝;第二,平反冤獄;第三,打毀神廟;第四,平息混亂;第五,推薦人才;第六,重修唐室。敘事描寫,簡潔貼切,有敘述有討論,精彩紛呈。
必需。相傳甘陵二號葬墓為狄仁杰墓,在《甘縣新志:河南通志》中也有記載,“洛陽金庸城、孟津縣西有梁墓地”。但此傳不載葬地,公終功名,理當葬之。這些記載和描述沒有實證,也就是說沒有早期的墓碑和墓志銘。最重要的是,二號陪葬墓還沒有發掘出來。已經發掘的甘嶺五座陪葬墓,在發掘前都不知道墓主人的真實身份。所以要確定甘陵二號陪葬墓的真實情況,還得等考古發掘后才能真正確認。
3、歷史上真的有 狄仁杰這個人么?歷史上確實存在這個人狄仁杰。狄仁杰(630-700年11月15日),懷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入明經系。歷任汴州判官、并州知府、法曹、程大利、欽差大臣、大夫、寧州刺史、東關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福州刺史、螺洲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第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在同風閣任欒臺平章,任丞相。然而很快就被賴君臣陷害入獄,平反后被貶為彭澤縣令,契丹叛亂時復職。沈工元年(697),狄仁杰再次出任欒臺、平章、閻娜、右-肅正侍郎,他批評武則天,并敦促她讓李習安,廬陵王,一個王子,使唐朝繼續下去。元年(700年),狄仁杰入內史,同年卒,他被追封為文昌優香,追封為文慧,后來又被封為司空和梁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