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湖北的教育厲害,不如說是武漢的教育厲害,不管是中學還是高校,基本上知名的都在武漢。于是很多人會好奇,湖北或者武漢的綜合排名進不了全國前五,地理位置也比不上沿海城市,但教育水平卻可以穩進全國前三,湖北的考生也非常厲害,這是為什么呢,清代中葉形成于湖北境內,民國時期定名漢劇。
1、為什么湖北教育這么厲害?
與其說湖北的教育厲害,不如說是武漢的教育厲害,不管是中學還是高校,基本上知名的都在武漢。于是很多人會好奇,湖北或者武漢的綜合排名進不了全國前五,地理位置也比不上沿海城市,但教育水平卻可以穩進全國前三,湖北的考生也非常厲害,這是為什么呢?1.湖北重視教育,投入大量教學資源最開始是張之洞等人創辦了自強學堂、工業學堂、農務學堂、華中大學等,后續演變成現在的武大、理工大、華農、華師等,
另外武漢是華中的殖民地,華中經濟的起源地,集中了很多資源和力量。另外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很多高校從北京遷址武漢,使之成為高校大都,武漢的高校也不負眾望,七所211,上百所高校,可謂是集各行教育于一體的華中中心城市。2.父母重視教育,投入大量金錢時間我們不僅要看到教學資源投入,更是父母和孩子的心血投入,
湖北的大多數家長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或者說是文化程度的提高,孩子的成績好壞甚至是關系到家庭、村里、鎮里的榮辱顏面。80后的孩子讀書是花錢最多的,那時候提倡九年義務教育,但是不免費,收費還非常高,讀個小學每年學費都四五百塊錢,記得每到開學的時候,我們村里的人都是把家里的糧食、棉花或者芝麻等賣掉,甚至是賣豬賣牛湊學費。
雖然現在免費了,但是父母投入的一點也沒有少,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報各種培訓班,買各種學習資料,交各種補習費用,3.孩子重視成績,學習努力和刻苦湖北的學生真的是非常累的,但他們習慣了。我畢業這么久了,經常做夢都是在做試卷在背書在考試,這恐懼感已經深入骨髓了,在湖北,讀書出人頭地,成績決定前途的思想天天在孩子面前灌輸,以至于孩子什么都可以不會,只要好好讀書。
2、現在湖北襄陽教育跟湖南常德教育哪個更好?不要老是說湖南壓湖北一頭?
我們常德市雖然城市小,但對教育是十分的重視的就拿我們農村人來說,村上90后沒有一個是十四五歲就出去打工的,孩子考不上高中的也是讓讀職業中專了在出去,農村人真的對教育很重視的我奶奶那個年代家里好幾個孩子有男有女,就算家里在貧窮不會讓哪一個孩子綴學的,不管男孩子女孩子都是一樣的教導,我可以說全國h各地沒有哪個農村人對教育有我們常德人重視。
3、湖北有哪些地方戲曲,覺得如何?
大家好,我是來自湖北省十堰市,今天給大家介紹下湖北地方戲曲:①楚劇楚劇,湖北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楚劇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聲腔劇種,1926年改稱楚劇,主要流行于武漢、孝感、黃岡、荊州、成寧、宜昌、黃石七地市四十余縣。
楚劇腔調分為板腔、小調、高腔三部分,其題材廣泛,通俗易懂,鄉土氣息濃厚,2006年5月20日,楚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Ⅳ-58。②漢劇漢劇,湖北省武漢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漢劇,舊稱楚調、漢調(楚腔、楚曲),俗稱“二黃”。清代中葉形成于湖北境內,民國時期定名漢劇,
漢劇主要流傳于湖北省,遠及湘、豫、川、陜、湘、粵、皖、贛、閩、黔、晉等省的部分地區。漢劇傳統劇目有660余個,唱腔優美,對白雅致,文本大氣,對演員文化素質要求較高,角色共分為十行,腔調除了西皮、二黃外,羅羅腔也用得較多,伴奏樂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2006年5月20日,漢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