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廣東 > 惠州市 > 惠州府,惠州府雍信洞系現在什么地方

惠州府,惠州府雍信洞系現在什么地方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1-04 06:48:55 編輯:惠州本地生活 手機版

1,惠州府雍信洞系現在什么地方

南縣車站

惠州府雍信洞系現在什么地方

2,清朝時的廣東惠州府長寧縣現在屬于什么縣

下圖為《中國歷史地圖冊》清惠州府地圖,圖中黑字為古地名,棕字為今地名。可見,清惠州府的長寧現,即現新豐縣。

清朝時的廣東惠州府長寧縣現在屬于什么縣

3,清朝時的廣東惠州府長寧縣現在屬于什么縣

下圖為《中國歷史地圖冊》清惠州府地圖,圖中黑字為古地名,棕字為今地名。可見,清惠州府的長寧現,即現新豐縣。

清朝時的廣東惠州府長寧縣現在屬于什么縣

4,什么時候成立惠州俯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州為惠州,惠州因此得名。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置惠州府,洪武二年,撤循州,并入惠州府。惠州府下設歸善、博羅、紫金、龍川、長樂(五華縣原名)、興寧、長寧(后改連平州)、海豐縣8縣以及連平州的河源、和平2縣。

5,廣東十府九州是哪十府和哪幾州

上六府廣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南雄府、韶州府、肇慶府,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瓊州府,和羅定一州。統稱廣東十府一州

6,客家之源是什么

客家之源包括廣東惠州、廣東梅州、江西贛州、福建汀州。一般認為,客家大本營是客家四州。福建寧化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稱為“客家祖地”。由于海外客家華僑祖籍地最多的是原惠州府,所以惠州又被成為“客家僑都”;梅州則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而被稱為“世界客都”;河源則被稱為千年“客家古邑”;贛州則與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關系,被稱為“客家搖籃”。惠州府是最大的客家僑鄉,當之無愧列于客家四州之首;若以客家籍華僑而言,“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僑界,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故鄉地名。包括歸善(今惠州)、博羅、長寧(今新豐)、永安(今紫金)、河源、連平、龍川、海豐、陸豐、和平縣。惠州不僅是客家民系的華僑文化象征之一,而且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征之一。惠州作為客家學的最初萌生地,有其歷史必然性。由于客家人的擴散、聚成、繁衍,惠州文化早已成為客家文化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請看清朝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三溪鄉黃牛寮埔尾現今是什么名

很搞笑的分干啥呢飯桌上
你好!在這種政治組織組織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廣東省陸河縣河口鎮黃牛竂村。

8,惠州府的歷史沿革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1990年在區內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里已是陸地沼澤地帶。全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窯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內設有傅羅縣,隸屬南海郡,至漢初近一個世紀為趙氏南越國治理之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為南海郡博羅縣(傅羅縣改)地。普代因之,331年析置海豐縣,368年析置欣樂、安懷兩縣,博羅縣境開始縮小。南朝宋時屬南海、東官二郡地,南梁時置梁化郡。隋初撤梁化郡,開皇十年(590年),在榆山(今中山公園)設立循州總管府,轄歸善、博羅、河源、新豐、興寧、 六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龍川郡,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興寧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復循州總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轄歸善、博羅、海豐、安陸、河源、石城、興寧七縣。唐嗣圣元年(684年)改為雷鄉郡,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雷鄉五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海豐郡,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雷鄉、興寧六縣。唐乾元元年(758年)復循州,轄歸善、羅陽、海豐、河源、雷鄉、齊昌六縣。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改為禎州,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四縣。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3月,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州為惠州,自此有了「惠州」之稱。1120年賜名博羅郡,1133年復名惠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稱惠州路,仍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四縣。1368年(明洪武元年)設惠州府至清末民初。清雍正九年(1731年),惠州府轄歸善、博羅、海豐 、陸豐、河源、龍川、長樂、興寧、和平、長寧、永安11縣即連平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長樂、興寧劃歸寧應州,惠州府轄九縣一州,直至清末。此即「惠州十屬」,今海外惠州社團一直沿用。

9,這是清朝年代的地名惠州府龍川縣潤步堡請問是現在廣東省什么

設置廣東行中書省,龍川即屬惠州府起,到民國2年(1913年),廢廣東布政使司和惠州府,改稱為"潮循道",后來惠州隨行政區劃改革改稱為"東江行政委員會"、“東區綏靖專員公署”等.至于潤步堡就不太清楚,你可以114查詢

10,海陸豐地區以前是惠州府的跟潮汕有什么關系嗎

1、從歷史看:汕尾最早建置“古海豐縣”為東晉咸和六年,西元331年(縣級),跟潮汕的最早建置(縣級)相差無幾。從那時起,一千多年來,海陸豐在歷史上從來沒有歸屬過潮洲府,歷來為惠州府轄地。海陸豐真正與潮汕的交集,還是在解放后,1958年—1983年,曾短暫歸屬過汕頭專區。然而1983年—1988年,即海陸豐獨立設立地級市前,又被劃回惠陽地區。從這方面看,海陸豐與潮汕地區真正在一起的時間僅為二十五年,與一千多年的漫長歷史相比,實在太過短暫影響力極其有限。2、從地理環境看:海陸豐不屬於潮汕大平原范疇,潮汕地區多為平原,海陸豐則為沿海丘陵地貌,兩者在地緣上也不是從屬關系,而是鄰居關系。3、從文化上看:兩者同為源自閩南地區,同為福佬,兩者為兄弟關系,而不是什麼從屬關系。海陸豐大部分人祖先直接來自閩南,而非是潮汕平原,所以海陸豐絕不是潮汕的勢力擴張之地。潮汕有的,海陸豐一般也有,例如工夫茶等;海陸豐有的,則潮汕未必有,例如擂茶(咸茶)等。4、從名字上看:汕尾得名乃是來源於汕尾鎮,原是海陸豐福佬話“汕美”的諧音,與汕頭根本就沒有半點關系,絕不是某些人所宣稱的“有頭就有尾”關系。汕尾名字與汕頭的關系,就好象是惠來與惠東、陽山與陽春等,僅是首字字面一樣而己,本身并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至於某些潮汕人提到,有部分海陸豐人認同潮汕問題,我承認是有這麼一回事,但這很大程度上僅是因為海陸豐經濟差一點,名氣相對要小一點,從而使部分海陸豐人找不到歸屬感而己(當然也不僅是這個原因,也有其他原因)。然而,你總不會因為你的兄弟經濟比你差一點,名聲比你弱一點,憑著兩人相貌相似,就硬說他是“屬於”你的吧?另外,不認同潮汕的海陸豐人,無論是海陸豐福佬還是客家,始終都很多很多。如果因為大家文化相近,風俗相仿,歷史源淵深厚而一定要搞在一起的話,我個人建議使用“潮海”(或“海潮”)的稱謂,潮(汕)海(陸豐)文化,這樣就很形象、很客觀地道出了兩者平等的兄弟關系,而不是什麼從屬關系。海陸豐絕不屬於潮汕,不是潮汕的兒子,而是平等的兩兄弟,與雷州、海南等的關系一樣。兩者俱為福佬文化是沒有錯的,但那是因為有相同的“父母”——閩南文化。因此還是讓大家一起來共同打造“潮海文化圈”,而不是什麼潮汕文化圈吧。無論如何,海陸豐文化的獨立性都必須得到尊重。這就好象海陸豐的客家人可以屬於客家文化,但絕不可能是屬於惠州或梅州文化一樣(盡管兩者也很相象),海陸豐的福佬是屬於閩南系,但也不可能屬於潮汕文化。要分清主次關系,兄弟始終只是兄弟而己。海陸豐文化,千百年來始終獨特而頑強地生長在嶺南大地上,將來也一樣。

11,惠州在隋唐叫什么名字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嶺南設有廣州、循州(今惠州)
粵東重鎮
惠州在隋唐叫循州。
循州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內設有博羅縣;到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嶺南設有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唐代時粵東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公元917年)這里為禎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滿意請采納 評個5星

12,廣東省惠州市有著怎樣的歷史

【了解惠州大小事盡在鵝城便民通,您的問題我來回答】市境內上古時期已有人類,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生產、生活的遺跡和遺物。博羅葫蘆嶺、蘇屋崗、何屋崗等貝丘遺址,出土石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飾有繩紋、方格紋、云雷紋、夔紋等紋飾的夾砂、泥質陶片。先秦時期屬百粵(越)范圍。春秋戰國時期,惠州一帶的文化已有一定的發展水平,并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關。在博羅散屋村出土過一組大小相近、形制、紋飾相似的7件青銅甬鐘;博羅的蘇屋崗遺址曾采集和出土了青銅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紋為特征的印紋陶器,在其附近還出土過兩件戰國青銅編鐘。據史料記載,在今惠州市區及博羅北部一帶,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名叫“縛婁”的小國,但不久即在諸侯兼并戰爭中消失。21世紀曾挖掘出規模較大的“縛婁遺址”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今博羅“縛婁”族居地置傅羅縣后,今市境為南海郡傅羅縣(吳末甘露元年改傅羅為博羅,另割置欣樂縣,此為歸善縣的前身)的一部分。西漢前期近百年間,處于趙氏南越國治理之下。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統一嶺南,結束南越國統治。隋開皇十年(590年),廢梁化郡,設循州總管府,轄粵東的循、潮二州。總管府建于木山之阜,即今惠州市中山公園。隋煬帝即位后,將循州改為龍川郡。劉巖建立南漢之后,設禎州管轄歸善、博羅、河源、海豐四縣,州治所在惠州。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之諱,把州名改為惠州。東晉析南海郡置東官郡,博羅縣先后析置海豐、欣樂、安懷3縣,博羅、欣樂兩縣隸南海郡,而安懷縣隸東官郡。南宋,安懷、欣樂兩縣隸東官郡,博羅縣隸南海郡。至南齊,安懷縣改名懷安縣,博羅縣析置羅陽縣隸南海郡。至梁天監二年(503年),南海郡析置梁化郡,設郡治于梁化屯(在今惠東梁化)。懷安縣并入欣樂縣,羅陽縣并入博羅縣。博羅縣與欣樂縣同隸梁化郡。博羅縣治遷至浮碇岡(今博羅縣城)。這是今惠州境內首次設置的郡治。陳禎明二年(588年),欣樂縣改名歸善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梁化郡,在今市境置循州。隋大業三年(607年),循州改稱龍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為循州。唐代曾易名雷鄉郡、海豐郡。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改置禎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改稱惠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為惠州路,明、清為惠州府。明弘治九年(1496年),設立龍門縣,隸廣州府。1949年12月設東江專區,1950年1月撤銷,惠陽縣劃屬粵東行政區,博羅、龍門兩縣劃屬粵中行政區,至1956年1月這3縣同隸新設立的惠陽專區。1958年4月,惠陽縣析惠州鎮置惠州市(縣級)、析縣東部置惠東縣。同年11月龍門縣并入增城縣,隸屬廣州市。11月、12月先后撤銷惠州市、惠東縣,仍劃歸惠陽縣。1959年3月惠陽專區撤銷,惠陽、博羅兩縣劃歸佛山專區。1961年10月恢復龍門縣,亦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7月恢復惠陽專區,惠陽、博羅、龍門3縣劃歸惠陽專區。1964年10月惠陽縣再析惠州鎮設惠州市(縣級),1965年7月恢復惠東縣。1970年10月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轄區未變,惠陽、惠東、博羅、龍門4縣及惠州市仍隸之。1975年3月龍門縣劃歸廣州市。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惠陽地區建制,分設惠州、東莞、汕尾、河源4個地級市。惠州市管轄惠城區、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1994年5月惠陽撤縣改市(縣級),由惠州市代管;至2003年3月又撤市設區,隸惠州市,6月10日掛牌。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1994年惠陽撤縣設市(縣級)。2003年惠陽撤市設區。惠州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2015年10月,國務院同意將惠州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3,為什么惠州被稱為鵝城啊

惠州古稱“鵝城”,最早見于北宋紹圣年間蘇軾在惠州所作的《上梁文》,其中有二句曰:“鵝城萬室,錯居二水之間。”南宋王象之所撰的《輿地紀勝》中也曰:“仙人乘木鵝至此,古稱鵝嶺,在羅浮西北(“西北”應是“東南”之誤),即惠陽也。”但蘇軾和王象之都沒有說明“仙人”的名字和“乘木鵝至此”的時間。據惠州以前老者說,惠州古稱“鵝城”的傳說,是從南北朝謝靈運“夢游羅浮”典故中演變而來。 謝靈運,南朝劉宋陽夏人,是當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宋文帝時,謝靈運為臨川內史,因行為放縱,為有司所劾,流徒廣州。不久,又因謀反罪在廣州被誅。謝靈運流廣州期間,有一天夜夢羅浮,明旦感而作《羅浮山賦》,其中最后幾句曰:“發潛夢于永夜,若愬波而乘桴;越扶嶼之細漲,上增龍之合流;鼓蘭枻而水宿,杖桂策以山游。”也就說,謝靈運(傳說中的仙人)按照夢境的啟示乘著一只二頭豎起的小木船(傳說中的木鵝)從廣州出發,游完羅浮后至增江(今屬增城)與龍江(東江古稱)交匯處,再朔龍江而上,來到古惠州。那時古惠州城區江、湖連成一片,水天茫茫,謝靈運只能在小船里過夜;第二天謝靈運爬上一個小山(今鵝嶺)游玩,并在那里升天了(實則在廣州被誅,后人諱說其人其事),留 下的那只木鵝變為一塊陸地。入隋后,隋文帝在這塊木鵝變成的陸地設立循州(惠州)總管府,開創了惠州成為州(府)治的歷史。 清初我國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水語》中曰:“惠州城中亦無井,民皆汲東江以飲,堪輿家謂惠稱鵝城,乃飛鵝之地,不可穿井以傷鵝背,致人民不安,此甚妄也。然惠州府與歸善縣城地皆咸,不可以井,僅郡廨有一井,可汲而飲云。” 雖然隋唐惠州府、縣兩城無井的原因,古代的“鵝背”之說和屈大均的“地咸”之說皆妄,而實際是城區四面緊靠江湖,一般居民不需打井汲水。但這段記述至少可以說明“鵝城”的傳說早在隋、唐兩朝已在民間流傳;當時惠州郡城內只有循州總管府前鑿有一井(俗稱“隋井”,位于今城區中山公園內)供官府飲用,居民只飲用江、湖之水的情況也大慨可信。 入隋后隋文帝在廣東設立廣州、循州(惠州)兩個總管府。 廣州古稱“羊城”,傳說是東周末年,有五位仙人騎著口含谷穗的五只羊降臨楚庭(廣州古稱),仙人把谷穗贈給州人,祝州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后隱去,五只羊化為石羊,此后廣州遂稱“羊城”。惠州的“鵝城”傳說和廣州的“羊城”傳說異曲同工,美麗動人,千古傳頌。記得采納啊
是因為有座山叫鵝嶺,以此作為惠州的象征。 傳說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愿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臥于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從這個傳說,可以想見惠州風光之美,與惠州人之自豪。

14,惠州府興寧縣古代

興寧古代屬龍川縣地,東晉置興寧縣,以境內寧江而得名,屬惠州府管轄。此后這里逐漸發展成廣東、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地區性重要商貿中心,有“小南京”之稱。歷來商貿非常發達,周邊城市消費品都是興寧供應的比較多。境內通行語氣較硬的嶺東語興寧話。 興寧建縣于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 興寧建縣于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府),轄境多次變遷。梁天監年間(約503年),撤銷齊昌、雷鄉兩縣,并入興寧縣,縣治由雷公墩徙至今龍川縣佗城。隋朝開皇十一年(591年),裁撤龍川縣建置,置龍川郡,郡治設于歸善縣(今惠州市東北)。興寧隸屬龍川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在原齊昌地復置齊昌縣,縣治仍設于洪塘坪。武德年間,龍川郡改名循州。天寶年間易名海豐郡。乾元元年(753年),復名循州,興寧屬循州。貞觀元年(627年),廢齊昌縣,置寧昌驛,隸屬興寧。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復置雷鄉縣。興寧保留東晉所劃轄境,縣治由佗城遷回雷公墩。五代時期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廢雷鄉縣,恢復龍川縣建置。循州府治移至龍川。興寧隸屬循州。同年,南漢王劉?于原齊昌縣址置齊昌府,兼轄興寧,府治設于洪塘坪。興寧縣治由雷公墩徙至今龍川境丫下圩附近。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南漢王劉?降宋。廢齊昌府為寧昌驛,隸屬興寧縣。天禧三年(1019年),興寧縣治由丫下圩遷回雷公墩。嘉釣年間(1056至1063年),在縣城南7里神光山興建壽慶寺,后經歷代重建,改名神光寺。自宋熙寧四年(1071年)劃出興寧縣興寧江(今五華河)及右別溪(今琴江)流域地,設置長樂縣(今五華),有戶二千。以原齊昌縣地為興寧縣,有戶四千,治所設于洪塘坪。興寧、長樂同隸屬于循州。宣和五年(1123年),邑人羅孟郊中舉,翌年登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原宰相李綱由貶謫地雷州回鄱陽訪家,路經興寧,曾作《通衢夜坐有感》、《過黃牛嶺》、《宿興寧驛》等詩。慶元二年(1196年),邑人王廷堅登進士榜。自后至南宋末,本縣登進士者還有楊杞(1208年)、曾固(1214年)、陳南一(1238年)三人。嘉定年間(1208至1224年),在縣治(洪塘坪)東百步建宣圣廟。成淳四年(1268年),主學盧龍躍重修。元末毀于兵火。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抵抗元軍失利后,率勤王軍撤至粵東,宿營興寧城西郊,號召勤王,重整軍備。因懷念宋王朝,每晨五更具袍笏,北向朝拜。清成豐年間,邑人于其地建“朝天祠”以祀。元朝元初霍山東境地劃歸龍川縣。陳維賢為元代舉人(中舉時間失考)。元末,本縣僅存1697戶,仍隸屬循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知縣周仕貴移縣治于今興城鎮地,筑土垣200丈,圍公署、倉庫于城墻內。同年,縣丞劉淵置興寧驛,全縣設縣前、茅塘、小洋、蓮塘、南木、留田、徑心等7鋪。同年,裁撤循州,興寧改隸惠州府。洪武三年(1370年),知縣周仕貴和縣丞劉淵秉承朝廷神道設教意旨,建立社稷壇(在西河橋西半里處)、山川壇(在城南半里處)、邑厲壇(在城北約1里處)。洪武四年(1371年),縣丞劉昭輔奉朝廷設科取士詔令,始創廟學,重建學宮于縣治之東南。同年改陰陽學(元、明時地方設立的天文學校)為醫學(培養醫藥人才的學校,地址在今中山西路)。同年,設十三都巡檢司于縣北100里處(現羅浮鎮),委巡檢1名,設弓兵20名,常年駐守。同年,于縣南水口建河泊所,管理漁民,時有船只400余艘。同年,于城內東、北街口建城隍廟。同年,于縣公署右側建嶺東道行臺,接待來往官員。洪武八年(1375年),設巡檢司于水口,委巡檢1名,設弓兵20名,常年駐守。洪武十四年(1381年),知縣張助于城南始建養濟院,收容窮苦無依的老弱病殘百姓。洪武十七年(1384年),儒學教渝、訓導奉頒“科舉條式”,令士子攻讀四書、五經,以應科舉考試。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西安遠人周三率兵進興寧,與官軍交戰,持續3年。本縣人民或死于戰亂,或避難流亡,僅存20余戶,編為2圖附于長樂,由長樂知縣習韶兼管。同年,興寧驛遷于長樂南門河邊,改名長樂驛。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知縣夏則中招攜流亡,佃耕官田,并上疏朝廷,請準減輕官田租稅,使農民得以安業,短時期內戶口大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遵朝廷令編制冊籍。全縣設7里、70甲、160保,有722戶、2626口(適齡賦役對象)。全縣有田地山塘48655畝,應納稅糧:秋糧米1280石,夏稅米8.1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大龍田、魚梁、龍婆三屯軍多逃亡,遂并入甘塘和吉昌兩屯,1392年分別由長樂守御黃陵領軍112名、蔣守忠領軍110名屯種,每名每年須納米12石。 永樂十年(1412年),全縣有1033戶、418l口,田地山塘117034.4畝。正統五年(1440年),知縣朱孟德于縣前大街始建布政司行署。正統六年(1111年),撤銷水口河泊所,?民歸并下六都編戶。知縣朱孟德奏準授張伯齡為水口巡檢,專事撫瑤,并準世襲。正統十年(1445年),知縣蔡德義等于文廟內始建尊經閣。正統十三年(1448年),在縣城南3里處建南岳宮。景泰五年(1454年),舒韶任知縣,在任9年。分別在和山、茅塘、梓皋、陳坑建預備倉4所,儲糧備荒。天順五年(1461年)九月,邑人羅劉寧聚眾千余,先破興城,官署民居全遭焚毀;又續攻長樂、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后受接察司副使陳廉招撫。天順八年(1464年),楊輝、曾玉聚眾于縣北寶龍、梅西石坑等地起事,為按察司僉事毛吉率兵剿滅。成化三年(1467年)冬,知縣秦宏奏報朝廷核準重建縣城,改土垣為磚城,翌年夏建成。城高1.85丈,周長626丈。雉堞903個。環城掘濠,深0.7丈,寬2丈。跨濠架橋,辟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公署、谷倉、學宮、城隍廟等的重建工程,費時較長,陸續完成。成化十六年(1480年),知縣侯爵主修縣志(已佚),邑舉人王璉作序,是為《興寧縣志》有刊本之始。成化十八年(1482年),改興寧至程鄉驛道。因東路山深林密,改由南路設鋪,隨地易名。共筑刁坊、官陂、大水坑、水口、小峰等5鋪。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儒學教諭奉旨,敦促應考士子除攻讀四書、五經外,必須揣摩八股制藝之文(其時科舉考試,開始用八股文)。弘治十六年(1503年),流瑤首領彭錦、劉文玉、練成才聚眾,各據大望山、大信、上下畬、寶龍等地,朝廷統調大兵進剿。正德七年(1512年)秋,張番壇于縣北大望山聚眾數千人,先后攻陷福建寧化、江西石城等地。朝廷命御史周南、參政方良率軍圍剿。正德九年(1514年),邑人王天與登進士。明代本縣有進士3人,另二人為林廷庸(1466年)、林驥(1469年)。正德十年(1515年)冬,林滿山在大望山率眾造反,知縣祝允明(號枝山)命軍剿捕。同年,重建城內老街關帝廟。正德十一年(1516年),知縣祝允明主修縣志4卷,題為《正德興寧縣志》,為本縣現存縣志中最早的一部。正德十四年(1519年),興建和山巖寺。同年,葉塘烏池村紳吳法謙率眾興修水利,在烏池與大坪朱坑村交界處,筑石陂1座,并開挖經龍躍、龍塘至坪埂村的灌溉渠1條,全長10多公里,可灌溉農田1500多畝。至今仍發揮效益。嘉靖元年(1522年),全縣有田地、山塘22.16萬畝,比永樂十年(1412年)增加10.45萬畝。嘉靖二年(1523年),知縣應鵬?倡建西門浮橋,用鐵纜4根連結木船24艘,上鋪木板。十七年,知縣方述籌白銀5000兩,改浮橋為石撟。二十九年,橋被洪水沖毀,知縣黃國奎募資復造浮橋。嘉靖四年(1525年),修葺城墻,加建4個城門樓,并更名東門為平遠門,西門為阜成門,南門為迎薰門,北門為拱辰門。嘉靖八年(1529年),于城北2里處建東岳宮。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縣施干于西門濠塘左邊建維城社學。嘉靖三十年(1551年),邑人王天敘重建神光寺。是年,知縣黃國奎主修縣志4卷,今存。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夏,大雨,數百間民房被沖毀。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知縣陳其箴修建城墻,加建重門,東西兩門更名為朝陽門和觀瀾門。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三十日晨,饒平陳村、鄭呂養等流寇竄犯本縣打禾坪、蛇塘等地,捉人勒贖。同日晚于黃嶺背扎營,次日離去。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賊寇葉舟樓等劫掠各鄉,占據民田,焚毀廬舍。濫殺村民,群情惶恐,寇去則趁隙耕作,寇來則閉壘而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秋,瘟疫流行。隆慶三年(1569年),邑人李松峰等遣反,總兵俞大猷設計招撫。嗣后,蘇繼杞、楊子亮、黃恒等又聚眾造反,破各廂圍寨。后內部互相攻伐,黃恒殺敗楊子亮,收編其部屬,據守黃坑。次年黃經官府誘迫而受招撫。萬歷二年(1574年),于城南1里處赤崗墩建隆興塔。次年于縣西2里建隆興寺,寺后建七層寶塔。萬歷四年(1576年),于水口建周塘驛,由水口巡檢司兼攝,接待來往官員。萬歷八年(1580年),知縣孫夢龍奉令在全縣清丈土地,清出大量瞞地,使稅田從贏靖元年(1522年)的22.2萬畝增至37.81萬畝。萬歷九年(1581年),水災。縣北大信地有巨石大10圍,高5尺,遭水沖徙移一里。萬歷十三年(1585年),邑人劉青山等聚眾數百人在羅崗造反,后被官軍捕殺。萬歷十四年(1586年),知縣石承芳設羅崗營,募鄉兵300名,每月初一、十五日在營,余日歸農。萬歷十八年(1590年),知縣王棟建富谷社學于城北。萬歷三十年(1602年),知縣史懋文明令禁服大茶葉等毒草,如有違者,咎其父兄子弟。是年,史懋文重建尊經閣,廣置經籍藏于閣內。三十三年史偕博士王學淵、連瓚等人,專程到江西臨川謁見明文學家湯顯祖。湯應史的請求,撰寫了《惠州府興寧縣重建尊經閣碑記》,全文長達1250字。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知縣陳應薦修南濟橋(浮橋)。該橋至20世紀80年代初方毀。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何南風中舉。明代本縣先后中舉者有30人(其中武舉5人)。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二、三月,谷貴,附城貧民白晝破倉奪糧。知縣黃若云派兵圍捕,擊斃數人。夏四月,陡發洪水,龍歸洞圩被沖,溺死127人,鋪屋廬舍,一蕩而盡。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設水口渡。是年十月,彗星見于東南,墾長數丈,有如關刀,鄉人呼為“關刀星”。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縣奉文增派遼餉(軍費),每畝以2厘7毫3絲6忽計,共派銀1035.5兩。同年又加征田賦,共銀1627.4兩。天啟六年(1626年),每畝增至7厘3絲6忽,共銀2760.2兩。崇禎四年(1631年)又增派遼餉,每畝9厘4毫3絲2忽,共銀3569.8兩。次年加派粵餉,每畝1厘3毫,共銀492.03兩。崇禎二至五年(1629至1632年),災荒嚴重,官府加租逼稅,激起多次民變。起義首領陳文、王觀松、陳萬、鐘凌秀、賴大總等,均在與官兵交戰中犧牲。崇禎八年(1635年),通查全縣煙戶,計有1.63萬余戶(按每戶4.5口計,則明末全縣約有73350人)。是年,知縣劉熙祚以本縣人文日盛,申請經批準升興寧為中縣,縣學定額歲、科二試各入學30名(取得入學資格者通稱秀才)。崇禎十年(1637年),全縣春大旱,夏大水。是年,知縣劉熙祚主修縣志6卷,今存。崇禎十四年(1641年),劉熙祚在縣東西南北邊界加強關隘防守,加固城墻,加深城壕,并于四城門外筑護城營房,養兵140名,按保、丁攤餉,以為給養,整頓保甲制度,嚴格編定戶籍,每10戶編為1甲。清朝順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知縣莊應詔修城池,重建西門樓。順治四年(明永歷元年,1647年)正月,本縣民眾萬余破北廂諸圍寨,集結于灌水塘,連亙數里,圍攻縣城。知縣莊應詔率兵固守,相持數月。直至三月十八日,惠州府派總鎮黃應杰率兵來援,城圍得解。順治五年(明永歷二年,1648年),南明皇族滋陽王第三妹避難興寧,招本縣秀才陳文升為儀賓。次年,夫妻二人到端州(今肇慶市)行在謝恩。南明桂王朱由榔誥封滋陽王妹為興寧縣主,授陳文升為亞中大夫。順治八年(1651年)五月三日,縣民3000多人舉事,襲破縣城。知縣石楚欽、教諭鄧吉士、訓導許仲翼、典史譚肇先被殺,庫藏被破。四日,城南義尚圍彭邦瓊、李開陽等率各鄉勇合力圍擊。五日早,舉事隊伍被擊潰,首領劉世俊被擒,解惠州府處死。五月中旬,鎮守惠州的中軍參將紀大雄率兵來興駐守,年余后返惠。1651年始,清王朝統轄興寧,本縣奉行順治年號。順治十年(1653年),清朝廷于本縣舉行首次歲試,督學錢朝鼎調集龍川、長樂(今五華縣)、永安(今紫金縣)、連平、和平、平遠、長寧(今新豐縣)、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鎮平(今蕉嶺縣)等縣士子歲試于學富明倫堂。是年,重修雞靈山靈化寺。順治十四年(1657年),清朝廷頒定賦役全書,以明萬歷四十八年會計為例,全縣土地山塘37.95萬畝,稅糧合計5234石,連男婦丁口共編派“一條鞭”銀8317兩,加新增人丁稅銀,共計1.1萬兩。同年,興建建德橋,后更名三圣橋。順治年間,福建上杭人傅耀祖,工于制擢扇,因打死糧差逃至興寧,隱居興城后街,以制扇為業。其后裔遷居永和欖子圍,扇業便在永和一帶興盛起來。康熙十五年(1070年)正月十二日,耿精忠部萬余人,奉清朝廷命令,由福建取遭潮州,路經興寧,進攻廣州,迫平南王尚之信歸順。康熙十九年(1680年),知縣王綸部調整明代原設驛鋪,北路設羅崗鋪、十三都鋪,西路設茅塘鋪、中道亭鋪,東路設楓槭鋪、江坑鋪、鐵馬鋪、古樓鋪、徑心鋪。每鋪撥兵20名,負責文書傳遞。康熙二十年(1681年),知縣王綸部主修縣志8卷,今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縣李清滏以“玉璧長松”旌表耆壽5人:李學良105歲,羅有瑾103歲,張可奇103歲,陳成良101歲,石秉鉞98歲。康熙二十蘭年(1684年),李清滏奉旨設興寧義學。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修葺城墻,疏通濠池,并修筑寬8尺的城腳馬路。嘉慶七年(1862年)八月,博羅、永安等地天地會起義。十一月,本縣石馬溫石二集結會眾響應。謀泄,知縣莊自儀率兵圍捕,溫等數人被捕,解省遭殺害。嘉慶八年(1803),大雨雹,大風拔樹掀屋。嘉慶十年(1808年)春,隕石墜于西廂。夏,雷擊學宮戟門。冬,地震。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建北城門樓。知縣仲振履重修韓蘇書院,并改名墨池書院;重修羅探花祠,并以祠設探花書院;又改水口司公館為養正書院,翌年改名文峰書院。是年,仲振履主修縣志,12卷,今存。嘉慶十九年(1814年),于縣城東南(今寧新橫湖長陂嶺)建文峰塔。是年,撤銷西河沿(今河唇街)米行,徙米市于老街,禁止米、谷私販出境。嘉慶二十年(1815年),地震,年三次。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黃陂山洪暴發,水漲逾丈,沖崩山崗多處。1818年丁口數達262316。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春大旱;秋冬大疫,死者萬人。道光五年(1825年)秋,彗星見于正南,長四五尺。道光十四年(1834年)九月,地震。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大水沖潰西北城墻1丈多,城內倒塌祠宇房店甚多,知縣曾名芹呈準給資重建。咸豐元年(1851年)冬,瘟疫流行。是年,小洋堡(今寧新區洋里村)人曾享奎從江西興國學得制造土紙技術,兄弟5人在家開業,后發展至全村12家。所產土紙、紗紙,遠銷汕頭、梅州、佛山等地。咸豐三年(1853年)冬,瘟疫流行。咸豐四年(1854年)八月,受太平天國革命直接影響,長樂縣役孔阿福、天地會首領李進春集結會眾萬余,陷長樂縣城后,進攻興城。知縣張鶴齡調集永和、龍田、城南等團勇合擊,會眾潰散,斃、俘逾千人,遭殺害675人。咸豐五年(1855年)正月,雨雪,繼夏冰雹,大者如卵。是年,知縣張鶴齡改建城內寶成寺為呂祖廟。十月,修整城墻、城壕,城墻增高二三尺至六七尺。城壕加深一二尺至五六尺不等,用銀二萬余兩。咸豐六年(1856年),知縣張鶴齡增修縣志12卷,今存。是年,竹絲湖堡鴨橋人陳晃樓,陳擷仁到江西吉安學會高型織布機操作方法,并帶回高型織布機,改革了本縣織布技術。同年,壢陂堡群眾集資興建攔河石陂,灌溉農田978畝。咸豐八年(1858年),法國傳教士于寧新赤沙嶺建天主教堂。咸豐九年(1859年),太平軍石鎮吉部陷大埔、破嘉應州城后,于二月廿二日圍攻興寧城,久攻不克,至三月五日,不支而退,取道龍田、羅崗、羅浮,奔江西,入湖南。官紳恐其折回,飭令焚燒城西附廓房鋪。初六夜西風大作,城西11街延燒無余。咸豐年間,本縣布商開始在廣州、佛山設號,經銷興寧土布。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間,太平軍余部康王汪海洋部由福建武平敗退入粵,占領鎮平(今蕉嶺),休整三月后向江西撤退;于八月路經本縣黃陂、羅崗、羅浮等地,遭清軍追擊。汪部在羅崗白水寨山伏擊追軍,殲滅關邦部,并重創其他迫軍。后入贛南,又遇清軍阻擊,敗退連平,復從連平翻山回師和平,經興寧大坪、羅崗、黃陂等地,十二月八日攻陷嘉應州(今梅州)城。同治十二年(1873年),合邑重建學宮大成殿。光緒七年(1881年),重建文峰塔,至今猶存。光緒八年(1882年)二月,德籍教士黎力基與華籍教徒張學興、羅日壽在坪塘建立基督教崇真會,并興建教堂。光緒十年(1884年),紫金“紫霞洞”先天道派人來興寧傳教.教徒李又勛于龍田雙溪寶善樓創設先天道堂。光緒十一年(1885年),興寧督學何子淵創辦石馬(宇)雨南洞小學。
文章TAG:惠州府惠州惠州府現在

最近更新

  • 電梯維保合同,電梯的維修保養合同必須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電梯的維修保養合同必須包括以下哪些內容一、保養電梯明細二、保養期限三、保養方式及服務范圍四、甲方責任:五、乙方責任:六、本合約不包含之項目七、服務費用變更2,電梯維保簽二年合同怎么 ......

    惠州市 日期:2023-05-06

  • 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與子公司有什么區別

    本文目錄一覽1,分公司與子公司有什么區別2,分公司與子公司的區別是什么3,分公司子公司的區別是什么4,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區別1,分公司與子公司有什么區別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區別有二:1、 ......

    惠州市 日期:2023-05-06

  • 高職排名,全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排行榜50強

    全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排行榜50強西北大學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級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很不錯。{0}2,高職高專院校排名1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中國地震局三河市專科2滄州醫學高等專 ......

    惠州市 日期:2023-05-06

  • 蜘蛛用英語怎么讀,武漢出現第二起確診病例

    hatespiders:hate蜘蛛2,spiderweb:蜘蛛-0/net例:1,小女孩認為蜘蛛是一個可怕的生物,Word:蜘蛛發音:英美意思:n.蜘蛛;交叉;三腳架;一個煎鍋v ......

    惠州市 日期:2023-05-06

  • 邁巴客,美國汽車品牌邁巴赫引入內部斗爭的犧牲品

    與領先的時尚品牌奔馳不同,邁巴赫是作為集團龐大的產品金字塔中的頂級品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邁巴赫級6.0升雙渦輪增壓V12發動機,630馬力,最大扭矩1000牛·米,1941年,由于 ......

    惠州市 日期:2023-05-06

  • 激發你的潛能,該如何激發自己的潛能

    該如何激發自己的潛能不給自己留后路拼盡全力你的欲望越強烈激發潛能的可能性越大…怎樣激發自己的潛能?你必須了解人生的最終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當中 ......

    惠州市 日期:2023-05-06

  • 夢見住新房子,夢見住進新房孑但不是自己的

    本文目錄一覽1,夢見住進新房孑但不是自己的2,夢見新房子是什么意思3,夢見住進新房子預示著什么4,夢見自家新房是什么意思1,夢見住進新房孑但不是自己的夢見自己住在一個大房子:同事運 ......

    惠州市 日期:2023-05-06

  • 黑色衣服掉色,黑色衣服褪色怎么辦

    黑色衣服褪色怎么辦2,黑色衣服褪色怎么辦怎么處理黑色衣服褪色1,黑色衣服褪色怎么辦1、用直接染料染制的條格布或標準布,一般顏色的附著力比較差,洗滌時最好在水里加少許食鹽,先把衣服在 ......

    惠州市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通城县| 寿宁县| 阿拉善右旗| 德钦县| 利辛县| 全州县| 长武县| 临夏市| 改则县| 伊金霍洛旗| 古田县| 江孜县| 黔东| 石嘴山市| 巴青县| 宜章县| 凤城市| 同仁县| 隆子县| 四会市| 白玉县| 冀州市| 丹凤县| 华蓥市| 东莞市| 贞丰县| 北宁市| 罗源县| 潍坊市| 绵阳市| 清苑县| 瑞昌市| 榆社县| 应城市| 石首市| 色达县| 临朐县| 特克斯县| 寻甸|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