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周迅就是衢州城區人。浙江衢州的2020語文中考卷已經公布出來了,整體上來看,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今年浙江衢州的中考,文學作品閱讀《第一定律》直接超過了2000字,達到2100多個字,確實多,周迅,1974年10月18日出生于中國浙江省衢州市,畢業于浙江藝術學校,華語影視女演員、歌手。
1、周迅是衢州哪里人?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網上資料寫得很明白了:周迅,1974年10月18日出生于中國浙江省衢州市,畢業于浙江藝術學校,華語影視女演員、歌手。而且網上還有周迅童年時的詳細描寫:周迅的爸爸是電影院的美工兼放映師,媽媽是五金交電化工公司的普通職員,周迅對于這座從小生長的城市有著非常不同的感受,據周迅媽媽爆料,周迅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周迅小時候,她爸爸是個“工作狂”,整天畫海報或者放電影。
一家三口那時住在電影院的職工宿舍,爸媽忙到照顧不來,小周迅(三四歲左右)就自己端著小碗,拿個小勺,一家一家去敲門。”現在周迅爸爸工作的電影院,已經改建成小商品市場了,通過地圖查到就在衢州城區,那么毫無疑問,周迅就是衢州城區人。如果非要再具體一點,應該是周迅外婆是龍游的,外公是江山的,爸爸是開化的,媽媽是常山的,外祖父是柯城的,外祖母是衢縣的,
2、浙江衢州中考語文考完了,小說《第一定律》很有特色,你怎么看?
浙江衢州的2020語文中考卷已經公布出來了,整體上來看,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那么,到底有哪些亮點呢?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1】試題工于設計,不呆板;比如“古詩文默寫”,并不像其他城市那樣,直接出上句(或下句),讓考生答下句(或上句),而是從實際生活中的橋入手,告訴你橋名的出處,讓你填寫相關詩句,考生在答題的同時,還能夠學到知識,這樣的考題設計,真的是下功夫了。
【2】試題與熱點新聞相結合;比如積累部分的第4題,其實就是道“詞語糾錯題”,但命題人將試題與新冠疫情中的新聞語句摘出來,讓考生進行甄選,充滿了實用性,強信心,鼓士氣!信心百倍打贏防疫阻擊戰!騰訊新聞一條心一個目標,打贏防疫狙擊戰!澎湃新聞。澎湃新聞的用詞錯誤,恐怕要注意了哦!“阻擊”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敵人增援、逃跑或進攻,在這次疫情中,我們是用防御的手段阻止病毒進攻,是公開的對抗和較量,
而“狙擊”是埋伏在隱秘地點偷襲敵人,這與我們這次的防疫大戰情況不符。【3】現代文閱讀充滿了科技感;不論是文學作品閱讀《第一定律》,還是非文學作品閱讀《科普時報》“媒眼看世界”專欄征稿啟事,都跟科技有關,【4】試題考察學生的聯系思維;比如文言文閱讀要聯系課文《湖心亭看雪》答題;大作文要聯系試卷中的《第一定律》或課文來創作。
《第一定律》文章本身的特點【1】文章篇幅較長,正常情況下,一篇中考文學類文本字數在1300—1500字之間,倘若字數再多的話,就會讓學生感到心浮氣躁。而今年浙江衢州的中考,文學作品閱讀《第一定律》直接超過了2000字,達到2100多個字,確實多,這個時候,就需要考生具備快速閱讀和耐心閱讀的能力,否則,考試的時候會心煩氣躁,難以答好題。
【2】文章拗口難讀懂,由于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及行為習慣與國內有著較大的不同,所以他們的作品我們讀一遍難以讀得懂,需要讀兩遍、甚至三遍。老穆建議大家先讀題,再讀文章,這樣有助于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及所要表達的主題,《第一定律》給我們學生今后學習的幾點啟示【1】平時要養成快速閱讀的好習慣;如果你平時不喜歡閱讀,而且閱讀速度慢,一旦上了考場,由于緊張,你就會出現焦慮現象,尤其是當你遇到你讀不懂的文章時,你就慌了,注意力難以集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難以集中注意力答題,又如何能得高分呢?老穆建議,我們每天至少花15分鐘時間來閱讀,最好能計算自己的閱讀速度,速度上來了,你還要兼顧理解。倘若文章讀完了,速度也快,卻不能理解文章的內容,又有何意義呢?【2】每周至少閱讀兩篇及以上外國文學作品,主要是為了感受外國作品的語言習慣、思維方式和常見的表達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