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在上海外來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來自安徽。奇怪的是,安徽既不緊挨著上海,而且與上海的語言習慣也不同,為什么上海有這么多安徽人呢,比方一開始幾個安徽人在上海做工程,身邊帶的工人幾乎都是安徽的,之后就有安徽人在那邊開小店或小飯店,時間久了,慢慢人就越來越多了。
1、江蘇有多少溫州投資商,浙江有多少江蘇投資商?
這應該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也沒誰會花時間去統計這樣的數據吧。浙江和江蘇都是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但浙江人善于經商是出了名的,據統計每9個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26個浙江人中就有一家企業,浙商也是全國最大的商人團體之一,它們把生意做到了國內外,因此在江蘇來自浙江的投資商應該不少,不過卻很少聽說江蘇投資商,
溫州在浙江乃至全國的知名度都很高,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曾經的“溫州模式”與“蘇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并立,享譽一時,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溫州人做生意也是杠杠的,炒房團是出了名的,而且溫州人愛闖蕩,有報告顯示,每10個溫州人里就有3個在外地發展。省外的溫州人主要發布在江蘇、廣東、上海、福建、北京等經濟發達省市,其中溫州人外出打拼最多的地方就是江蘇,2018年的數據顯示是15.9萬,至于有多少是投資商就不得而知了,
2、為什么上海有這么多安徽人?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外來人口眾多,早已超過了本地人口,在眾多的外來人口中,尤其以安徽人居多。安徽省是我國勞務輸出大省,每年有超1000萬人在外地打工,安徽人外出打工,基本上聚集在長三角地區,其中又以去上海的最多,前不久一份統計表明,上海的外來務工人員中(不包括取得上海戶籍的人口),安徽人以絕對優勢占據第一名,第二、第三名是上海的兩個鄰居——江蘇省和浙江省。
奇怪的是,安徽既不緊挨著上海,而且與上海的語言習慣也不同,為什么上海有這么多安徽人呢?1、歷史原因:李鴻章的淮軍登錄上海灘這要從清朝說起,清初設江南省,管轄范圍就包括今天的江蘇省、上海市(當時隸屬于江蘇省松江府)和今天的安徽省南部,清末太平天國起義,忠王李秀成率領軍隊圍攻上海。在滬士紳驚恐萬分,坐鎮安徽安慶的湘軍大佬曾國藩,派自己的學生安徽合肥人李鴻章率6500名淮軍將士,解上海之圍,
李鴻章的這支淮軍來到上海之后,不但解了上海的兵困之圍,日后還創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為上海的實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也算是安徽人在上海創業之始,2、相比其他一線城市,上海離安徽最近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全國各地的人口流動也是不斷活躍起來。像是河北人坐上大巴上北京打工,湖南人擠上綠皮火車去廣州打工的現象屢見不鮮,
而安徽,作為尚不發達省份,外出打工的首選就是上海,原因就是距離近。每天來回有幾十班火車,出行很方便,而且只要幾個小時就能到達,距離近帶來的好處,遠不止是逢年過節回家方便,路上花的時間少。風土人情、飲食習慣等等也是考量因素之一,從地圖上看,安徽處于中部偏東,長江、淮河貫穿全省,上海則地處長江入海口,地理條件得天獨厚。
跟其他省份相比,除了江蘇省、浙江省之外,實際距離并不算遠,這樣的話,氣候條件相近,潮濕、濕潤,不像北方干燥;飲食習慣相似,面食、米飯咸甜可口,吃飯上也過得去,這么看的話,也就不難解釋安徽老鄉為什么喜歡往上海跑了吧。3、上海的產業需要勞動人口,安徽正好是人口大省產業發展離不開大量的勞動人口,上海也不例外,
上海作為聞名遐邇的國際化大都市,光鮮外表的背后是無數勞動者的付出。如果單單靠上海本地人能否支撐起上海龐大的工業、服務業,答案顯然是不能!從這份2020年人口、GDP榜單上面看,人口方面,安徽省以6365.9萬居于全國第8位,上海則以2428.14萬居于第25位;GDP方面,上海和安徽分列第10、11位,可以說是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