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句詩之外,讓蘇州的姑蘇之名響亮的,就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當中的姑蘇慕容。再比如蘇州與姑蘇,雖然有人覺得“姑蘇”詩情畫意,但實際上,古代蘇州這座城市,并沒有正式用過“姑蘇”這個名字,所謂的“姑蘇”也僅僅是個習慣上的稱謂而已,根據數據分析,常熟的人口有四個特點。
1、蘇州哪個區縣的人口最多?
蘇州下轄的常熟市,人口最多。根據2016年的數據,戶籍人口方面,蘇州2015年年末總人口6670124人,人口分布情況是:姑蘇區734362人吳中區517517人太湖旅游度假區114085人相城區405400人虎丘區363713人工業園區459535人常熟市1068211人張家港市922757人昆山市787031人太倉市479561人吳江區817952人。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常熟人口最多,實際上,常熟在蘇州所有縣市區中,面積也是最大的,達到1263平方千米。常熟號稱江南福地,因為土地肥沃,從無天災,所以叫做常熟,常熟既是中國經濟的百強縣,也是計劃生育的百強縣。根據數據分析,常熟的人口有四個特點:第一,生育水平低,增長緩慢,這幾年實際上已經是負增長。第二,老齡化嚴重,
比全國提前18年進入老齡化時代。第三,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第四,人口遷移頻繁,城鎮化進程加快。2016年,常熟市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3‰,受兩孩政策的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已比上年回升0.61‰,在戶籍遷移方面,2016年從省內外遷入常熟市的人數繼續遠超遷出人數,凈流入近1300人。結論:作為典型的江南小城,常熟市既有經濟發達,文化先進的優勢,又有社會老齡化和人口出生率偏低的劣勢,
2、蘇州為什么又叫姑蘇?
很多的城市,原本的名字都比現在的好聽,但是現在總是有人附庸風雅,文盲裝文青,胡亂更改一些城市的所謂“古稱”。比方說合肥與廬州,其實合肥的歷史要比廬州久遠得多,而且廬州跟合肥在古代壓根兒就不是一個等級的區域,廬州出現之后,合肥仍舊存在,是廬州的治所所在地,再比如蘇州與姑蘇,雖然有人覺得“姑蘇”詩情畫意,但實際上,古代蘇州這座城市,并沒有正式用過“姑蘇”這個名字,所謂的“姑蘇”也僅僅是個習慣上的稱謂而已。
蘇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當時這座城市被稱作“吳”,商朝末期的時候,西周的古公亶父想著將王位傳給自己的第三個兒子季歷,而長子泰伯與次子仲雍都不愿跟弟弟爭奪王位,主動遠離,前往了江南的太湖一帶。之后,泰伯在當地建立了吳國,稱作是“泰伯奔吳”,公元前514年的時候,吳王闔閭在這個地方正式建立城池,蘇州城的基本規制由此奠定,而在此期間,蘇州那時的名字都稱作是“吳”,后來也就是等級一直在變而已。
蘇州的名字從“吳”變成“蘇”,是因為姑蘇山,而傳說“姑蘇”是因為當年吳王闔閭在附近一座山上建立了一座“姑蘇臺”,這座山也被稱作是姑蘇山,既然蘇州城位于姑蘇山腳下,那么也就被稱作是姑蘇城。而“姑蘇”這個名字,據說是因為當年大禹治水的時候,有個得力助手叫做“胥”,他最終因為功勞被分封在了這個地方,當地也就被稱作是“胥”,
在吳國的語言之中,“胥”跟“蘇”同音,而且吳國這里的人說話之前都喜歡加個輔音“姑”,因此姑蘇這個名字流傳了下來,成為了當地的一個習慣稱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除了這句詩之外,讓蘇州的姑蘇之名響亮的,就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當中的姑蘇慕容,但是在歷史上,蘇州的正式名稱,從來就沒有叫過“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