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的故事 1
慈禧掌握權力之后,選擇溥儀作為清朝皇帝的繼承人,以便通過垂簾聽政方式來統治國家。1908年冬,年僅兩歲的溥儀從京城什剎海北岸的醇親王府被抱入宮。溥儀入宮第二天,光緒帝于晚6點33分暴斃于瀛臺涵元殿。光緒死后不到20小時,慈禧也去世了。
禿頭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基儀式在太和殿舉行。清末進士金梁所寫的《光宣小紀》記載,坐在太和殿寶座上的溥儀當時嚇得哇哇大哭。旁邊是他的父親載灃,慈禧封的攝政王,著急得滿頭大汗。載灃拿出了一個小玩具——布老虎。
太和殿故事 2
現在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于上朝的,其實不是。太和殿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使用次數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為御門聽政)、乾清宮(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召見大臣所在地)、還有養心殿(清朝后期垂簾聽政)的。
并不是平時所說的太和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關于皇帝上朝的地點,其實不在太和殿,縱觀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門、乾清門上朝,稱御門聽政。而當有比較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則在乾清宮召見大臣,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上朝的地點也因此變為養心殿。
7. 故宮凝聚人類智慧的句子
問題中的句子確實是病句,屬于“無主語”的類型。
這句話的正確表達應為:看到故宮,人們無不為其宏偉壯美、富麗堂皇的宮殿而驚嘆。
造成錯誤的原因是“讓”使句中的主語“人”變成了介詞賓語,失去主語身份,造成句子成分殘缺。
8. 故宮凝聚人類智慧的詩句
故宮賞月
皇城古道月朦朧,
瓊臺美酒醉東風。
天下文明不及此,
春風吹遍紫禁城。
9. 北京故宮凝聚了古人哪些智慧
1、問題:民初時期,古物陳列所的開放格局日益完善,成為北京觀摩古物和精研畫法的藝術殿堂:武英殿陳列書畫名跡,文華殿展覽銅瓷珍品,三大殿以存建筑風貌。
選項:
A:錯
B:對
答案: 【錯】
2、問題:1924年11月5日,政府公布《清室優待條件》,并命北京警衛總司令鹿鐘麟、警衛總監張璧偕同代表李煜瀛等人進入紫禁城,執行《清室優待條件》,要求溥儀即日移出宮禁。
選項:
A:錯
B:對
答案: 【錯】
3、問題:《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公布施行,所有接收各公產,暫責成該委員會妥慎保管,俟全部結束,即將宮禁一律開放,備充國立圖書館博物館等項之用,藉彰文化而垂久遠。
選項:
A:對
B:錯
答案: 【對】
4、問題:故宮文物南遷,是一場文物的大逃難,亦是一場文化的大遷徙。故宮文物南遷史跡的保護與活化,實則是一場建構國家記憶和塑造文化認同的大工程。
選項:
A:對
B:錯
答案: 【對】
5、問題:故宮文物南遷是故宮博物院的一段崢嶸歲月,也是中華民族的一段抗爭歷史。走過烽火年代,故宮文物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創造了人類保護文化遺產的偉大奇跡。
選項:
A:對
B:錯
答案: 【對】
見面課:明清時期的中國與世界——對15-19世紀絲綢之路的新解讀
1、問題:乾隆恢復西部貿易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獲取馬匹
選項:
A:錯
B:對
答案: 【對】
2、問題:清政府已經有了一套維護海上貿易的措施與政策
選項:
A:錯
B:對
答案: 【對】
3、問題:明清檔案揭示:明清時期的絲綢之路只有自新疆西行亞歐這一條路
選項:
A:錯
B:對
答案: 【錯】
4、問題:明清絲綢之路的局限性有哪些
選項:
A:重海路,輕陸路
B:重兩線,輕其它
C:重漢唐,輕明清
D:重民間,輕官府
答案: 【重海路,輕陸路;
重兩線,輕其它;
重漢唐,輕明清;
重民間,輕官府】
5、問題:第一歷史檔案館是( ) 、( )兩朝的中央政府和皇宮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