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蕭國志,蕭縣還有一本縣志--蕭縣志。蕭縣當然有縣志,我上小學的時候便在我舅舅家里見過蕭縣的縣志--蕭國志,況且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蕭縣還是徐州在管轄,1955年2月,蕭縣才由江蘇省徐州專區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余年前,蕭縣還是徐州在管轄,現在雖地緣相近,但畢竟還有行政阻隔,要平衡地區經濟,就必須審時度勢,就蕭縣區域,由宿州來管,似不太合適,所以網上有國家盡快籌劃蕭縣回歸徐州的呼聲。
1、誰知道安徽蕭縣有沒有縣志?
蕭縣當然有縣志,我上小學的時候便在我舅舅家里見過蕭縣的縣志--蕭國志。記憶中是一本非常厚的一本書,比商務出版社引發的漢語詞典還要厚很多,除了蕭國志,蕭縣還有一本縣志--蕭縣志。由蕭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編撰而成,與1986年印發出售,后經多次改版,《蕭縣志》作者:蕭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頁數:646出版社: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1989.12叢書名:安徽省地方志叢書其實從歷史上來看,蕭縣縣志最早克追溯到明代。
2、如果把徐州以前劃給安徽的蕭縣和碭山還給徐州,會對徐州發展有多大幫助?
今天,我們看江蘇省的地圖,會對安徽省的天長市嵌入到江蘇省的腹地感覺到詫異,省與省的交界劃分又何至于此?在歷史上,自滿清入關后,南直隸地區蘇皖分省一直沿至1955年,兩省的西部交界并非如此。而現成如今的現狀都源於1955年的蘇皖換縣,為加強對洪澤湖管理,將安徽省臨近洪澤湖的泗洪、盱眙兩縣與江蘇省徐州地區的蕭縣、碭山置換。
以致形成如今的蘇皖兩省交界現狀,一、盱眙縣。盱眙縣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度時,盱眙建縣。秦末大起義,項梁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曾建都於此,也為唐宋名城--古泗州城的所在地,明祖陵也位於此。盱眙縣總面積249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0萬,2015年,該縣區域總產值為320億元,
盱眙擁有眾多文化旅游資源,曾獲“中國旅游強縣”等榮譽稱號。而盱眙小龍蝦名揚天下,著名旅游景點有:明祖陵、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八仙臺風景區、都梁公園等二、泗洪縣。泗洪縣隸屬於江蘇省宿遷市,春秋時,徐國建都於此,在歷史上為泗州的本州,曾幾度繁華,是為淮左名城。泗洪縣總面積為2731平方公里,人口約107萬,2015年區域總產值為303億元,
泗洪縣生態壞境較好、空氣清新,占據洪澤湖40%的水面,為養殖大縣。著名白酒品牌--雙溝酒即為該縣特產,著名景點:洪澤湖濕地公園、穆墩島、觀鳥園、柳山湖景區、古徐城、古汴河文化遺址等;三、蕭縣。蕭縣別稱龍城,今屬安徽宿州市,原隸屬於徐州市,而徐州豐縣別稱鳳城,原倒是為一對“龍鳳”,今已別離。蕭縣原為蕭國的故地,也是蕭姓的起源地,
蕭縣總面積為1885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17萬人。2015年該縣生產總值為220億元,著名景點有:皇藏峪、圣泉寺、天門寺、永堌古鎮、鳳山璞石、蔡洼風景區等四、碭山縣。碭山縣現屬于安徽宿州市,原也屬于江蘇徐州市,碭山,古稱下邑,別名梨都,“碭山梨”名揚天下。碭山縣總面積為1193平方公里,人口約100萬,2015年總產值約為160億,
碭山也為后梁太祖朱溫的故里。著名景點有:梨樹王風景區、碧青莊園、突山文化風景區、天鵝洲、文家河景觀帶等;為了統一治理洪澤湖,江蘇省與安徽省置換了兩個縣,但這樣的調整也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使得安徽省的天長市突入了江蘇的腹內,這樣既不利于江蘇省西部的整體規劃與發展,也造成了天長市的發展滯后。而徐州失去了蕭縣、碭山就猶如去掉了左臂,對徐州也是極大削弱,不利于徐州的長期規劃與發展,也使得淮海經濟區缺少一個真正的核心,
3、蕭縣為何親近徐州?
蕭縣,盡管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但卻緊靠江蘇徐州,素有“徐州后花園”之稱,市區距徐州僅15公里,距宿州卻有75千米。因為地理位置較近的原因,就決定了蕭縣和徐州,在歷史上就有了密切往來,因此蕭縣和徐州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徐州的發展徐能直接輻射到蕭縣,況且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蕭縣還是徐州在管轄,1955年2月,蕭縣才由江蘇省徐州專區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