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部分地區的房價和鄭州的二環差不多,如果新鄉房價穩中慢跌,鄭州可以快跌,新鄉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差,人口會盡流向鄭州。即便是在省內,鄭州虹吸著新鄉的資源和人力,鄭州不是鄭州人的鄭州,鄭州是河南人的鄭州,全河南的經濟和精力都在發展鄭州,目前鄭州是還沒發展起來,只是把面積發展起來了。
1、信陽和新鄉的發展有差距嗎?你怎么看?
感謝邀請回答,近期收到河南地級市直接對比的問答越來越多,信陽和新鄉作為河南的兩個地級市,其經濟發展狀況自然受到很多朋友關注。借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信陽和新鄉的經濟及產業情況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信陽全年生產總值2226.5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0.6:38.8:40.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15.2%、26.6%、58.3%,全年人均生產總值34528元;新鄉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384.8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9.5:49:41.5,全年人均生產總值41338元;通過簡單對比可以看出來兩個城市整體的GDP差不多,只是簡單從產業結構可以看出來信陽整體的情況是第三產業優于其他產業,新鄉則是典型的工業城市。
信陽和新鄉的差別在哪?從糧食產量來看:2017年信陽的糧食產量為556.12萬噸,新鄉全市糧食產量421萬噸;從工業產值來看:2017年信陽工業增加值693.15億元,新鄉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991.36億元;從旅游來看:2017年全年來信陽旅游3056.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99.07億元;新鄉全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3716.9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262.86億元;簡單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了兩座城市的差距,總體的感覺信陽距離新鄉還是有差距的,
未來新鄉和信陽誰會發展更好其實之前已經對于新鄉和信陽兩座城市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簡單來說信陽就是需要扶持和確立支柱產業,圍繞這個產業大力發展(建議是旅游文化等第三產業);新鄉需要進行工業產業升級的同時,大力發展其他輔助產業增加經濟增長的多功能性。從近些年這兩個城市的投資方向就可以看出未來這兩個城市的發展潛力,新鄉市2017年投資量比較大,且較快的是工業、制造業、住宿餐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可以看到基本上新鄉上是圍繞工業為主,大力發展服務業的路子在走,
可以從上圖看出,信陽2017年投資量比較大,且較快的行業是:農林牧漁、電力和交通等基礎、金融、文化娛樂業等;信陽投資的感覺還是以基礎為主,在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等服務業的投資還是不足的(感覺還是沒有找到支柱產業,亂)。綜上,個人覺得新鄉已經在已經確定的方向努力前進,但是信陽個人覺得還是支柱產業不明確,仍在進行基礎配套建設的階段,未來對于信陽發展感覺堪憂,
2、如何評價濟南和鄭州的發展?
感謝網友信任暨邀請本人回答!關于《如何評價濟南和鄭州的發展》這一話題,我感到很有趣,以下評論:①濟南是山東省第三經濟強市,鄭州是河南省第一大城市。兩市的發展路線有所不同,前者是中國第三強省省會,山東省的均衡發展很有名,省內的青島、煙臺、濰坊等市經濟排在全國同類城市前列,②鄭州是由一個小縣發展起來的國家中心城市,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
3、河南新鄉和之前的平原省有什么差別?
在如今的中國行政區劃版圖上是沒有平原省的,但是在歷史上這個省確實是存在過的,建國前,隨著戰爭的發展,國內各地的社會情況和政治形勢也變得錯綜復雜起來,當時老解放區的架子已經搭起來了,而一些新解放區的組織建設還剛剛起步,為了平衡一些地區的社會建設,更重要的是加強掌控力,國家決定對行政區劃進行局部調整。1949年8月1日,國家決定在魯西南、豫北、冀南交界地區成立平原省,
而新鄉市于1948年11月在新鄉縣小冀鎮成立。新鄉市處于平漢、道清鐵路交叉點,境內衛河(可直達天津)航運便利,是豫北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豫北和晉東南一帶的藥材、山貨和河南的大米、芝麻、雜糧在這里互換有無,新鄉市也具備良好的工農業基礎,在平原省各個專區和城市中占有優勢地理優勢,歷史上平原省所轄地區,正是黃河的“豆腐腰”地區,屬黃河泛濫災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