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節窮人節在每年藏歷的七月份(公歷9月),是少數民族藏族的傳統節日,也是繼彝族的摸奶節后又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民族節日。
2011年9月23日,農歷8月26日,星期五為2011年窮人節。
開門節開門節在每年傣歷的12月15日(公歷10月15日)。
開門節與關門節同是少數民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具有典型的、濃郁的宗教主義色彩。
2011年10月15日,農歷9月19日,星期六為2011年開門節。
苗年苗年在每年農歷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傳統節日。
其中尤以素有"苗族文化中心"的貴州省雷山縣城苗年最為出名。
2010年11月9日,農歷10月4日,星期二為2010年苗年,同時這一天也為13年一度的鼓藏節。
彝族年彝族年在每年公歷的11月20日,是少數民族彝族的傳統節日,是由彝族太陽歷的第一個星回節轉化而來的一個重大的民族節日。
2011年11月20日,農歷10月25日,星期日起是為期三天的2011年彝族年。
驅鬼節藏族驅鬼節在每年公歷的12月29日,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藏族的傳統節日。
驅鬼節這一天會在拉薩的布達拉宮舉行盛大的跳神活動,各個寺廟也都會有類似的這種活動,以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驅鬼消災,保平安。
2010年12月29日,農歷11月24日,星期三為2010年藏族驅鬼節。
7. 哪些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1.比如: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火把節。
2.除了漢族外,我國共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因為文化,地域,風俗,歷史背景等不同,均有屬于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
3.除了上述兩個少數民族的節日外,還有很多特色節日,比如壯族的三月三歌會,隴端節,陀螺節,花朝節,吃立節,螞拐節。東鄉族、回族、塔塔族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三大宗教節日。布朗族的厚南節。怒族有“吉佳姆”、祭谷神節。
8. 55個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
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
由于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也會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等。
舉例:
1、東鄉族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2、侗族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3、白族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4、獨龍族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過卡雀哇于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5、俄羅斯族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歷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圣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擴展資料: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9. 56個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漢族的春節。最初是屬于漢族的節日,后來受漢文化的影響,其他少數民族也開始過春節。再后來,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開始過春節。
10. 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和活動
1.花臉節花臉節,是云南丘北彝族群眾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丘北的彝族群眾就把每年農歷二月第一個屬蛇日或豬日定為“花臉節”起始日。 因遠古先民用鍋煙把臉部抹黑、驅魔除害而得名。經過發展,“花臉節”已經成為當代彝族青年借抹花臉之機選擇意中人的狂歡活動。
2.潑水節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后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顒樱陂g,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3.刀桿節(危險動作,請勿模仿)“刀桿節”,是云南邊陲輪馬山一帶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體育節日。時間是農歷二月初八。刀桿節由來于一個傳說,紀念明朝時期體察邊民疾苦的兵部尚書王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來到“刀桿節”會場,觀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動 。
4.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5.三月街三月街亦稱“觀音市”、“觀音街”;“祭觀音街”,白族傳統盛大節日,也是白族傳統的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娛活動的盛會,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三月街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后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它不僅是個交換場所,還是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競技的園地。
6.扎勒特哈尼族傳統盛大節日?!霸仗亍笆枪嵴Z音譯,又稱“大年“。時值農歷十月,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在農歷十月第一個屬龍日舉行,至屬猴日結束,歷時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節主要是祭獻天神和祖先。夏歷十月第一個屬龍日開始過年,歷時五、六天至半月不等。節日期間殺豬宰羊,舂粑粑,蒸黃糯米飯祭祀天地和祖宗,并宴請鄰近村寨、民族的賓客。
7.酥油花燈節藏歷正月十五是傳昭大法會的最后一天,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會擺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鳥魚蟲和人物形象,歡慶酥油花燈節。西藏各地的僧俗民眾以及民間藝術師們用本地盛產的酥油和藏式顏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許多酥油花還以多個畫幅構成連環故事,講述藏民族的古老傳說。
8.目瑙縱歌節目瑙縱歌是德宏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期四至五天。跳目瑙縱歌要在寬大的廣場或草坪上舉行。
9.花山節花山節,也稱“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流行于川南南部和中西部云南東南部。各地節期不一,通常在農歷五月端午節前后舉行。節日期間,苗族人民盛裝匯集到傳統的跳場坪,青年男女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男青年還進行爬桿、賽馬、射箭、唱歌、跳舞、選美等比賽。人數多時達十幾萬人。
10.那達慕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澳沁_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