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區,也叫南方,一般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南方地區面積約占全國陸域面積的25%,約240萬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底,南方地區人口約6.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49%,主體民族漢族。
南方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位于第二、三級階梯,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山地丘陵區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蔥蔥,景色秀麗。
南方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大,雨季長。每年5月份夏季風從華南沿海登陸,雨季開始。6、7月份夏季風勢力增強北抬,形成江淮準靜止鋒,陰雨連綿,主要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
6. 中國各省市地區地圖高清版
熱帶:中國臺灣、廣東省、海南省、云南的南部。
亞熱帶:中國的亞熱帶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雷州半島以北,橫斷山脈以東(22~34°N,98°E以東)的廣大地區。涉及16個省市(包括臺灣省),面積約2.4×106km2,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
在各溫度帶中,寒溫帶只占國土總面積的1.2%。青藏高原的大部分為高寒氣候,占國土總面積的26.7%,其余占國土總面積的72.1%的地區屬于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因此,中國以溫暖氣候為主。
7. 中國地圖省區高清版大圖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整個區域都處于中國地圖的正北方向,
自治區首府銀川市,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歷史上是“ 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 塞上江南”之美譽。
寧夏地處賀蘭山東麓、黃土高原北部,黃河由西部進入,北部流出,由于這種河流走向,在春季常會出現凌汛現象,是一種自然災害。
8. 省份地圖中國高清
位置以圖為例:
名稱 簡稱 行政中心
天津市 津 天津
上海市 滬 上海
重慶市 渝 重慶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河南省 豫 鄭州
湖北省 鄂 武漢
湖南省 湘 長沙
江蘇省 蘇 南京
江西省 贛 南昌
遼寧省 遼 沈陽
吉林省 吉 長春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陜西省 陜/秦 西安
山西省 晉 太原
山東省 魯 濟南
四川省 川/蜀 成都
青海省 青 西寧
安徽省 皖 合肥
海南省 瓊 海口
廣東省 粵 廣州
貴州省 貴/黔 貴陽
浙江省 浙 杭州
福建省 閩 福州
臺灣省 臺 臺北
甘肅省 甘/隴 蘭州
云南省 云/滇 昆明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門
擴展資料:
得名
山東:以太行山以東而得名。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
上海:以上海浦而得名。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西:以江南西道而得名。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
(廣南路:唐屬嶺南道,宋改名為廣南路)。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
(廣南路:唐屬嶺南道,宋改名為廣南路)。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
河南:以黃河以南而得名。
湖南:以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湖北:以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北京:以首都居于北方而得名。
天津:以天子津渡而得名。
河北:以黃河以北而得名。
山西:以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內蒙古:以內札薩克蒙古得名。
(蒙古原分為內蒙和外蒙兩地,民國后期外蒙古獨立為蒙古國)。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
(西夏---李元昊創立的西夏國)。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
陜西:以河南陜縣之西得名。
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
新疆:以其為故土新歸得名。
(原為漢朝西域,清統一其地后,以其為故土新歸而得名)。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又有一說為:三川匯長江而得名)。
貴州:以貴山得名。
云南:以在云嶺之南得名。
重慶:以“雙重喜慶”而得名。
西藏:以清政府官方正式定名得名。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
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
(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江)。
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
香港:以東莞的香料而得名。
澳門:以“媽閣”的葡萄牙語而得名。
臺灣:以臺灣原住民族“臺窩灣”得名,清朝設臺灣府(臺灣府---現臺南)。
9. 中國省份高清地圖全圖
中國行政區劃圖按首都,直轄市,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等各級行政機構及其范圍劃分的地圖,為最常見的地圖品種。
行政區劃圖又稱“政區地圖”。專題性地圖。著重反映國家或地區的領域范圍或行政區劃的狀況等。政治性較強。如一國的政區地圖,須精確詳細地表示出國家的位置、境界線、首都、國家內部的行政區劃狀況、行政中心所在地以及主要交通線等。行政區劃常用色彩區分。政區地圖是新編地方志中必備的地圖。
10. 中國省區地圖圖片高清
廣東、廣西、湖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