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連鎖店,店面不算很大,但是之前沒有放假的時候過來,店里面大多都是附近學校的學生,看著這些小小年紀就成了洛陽湯客的孩子,很有意思,而且能吸引這么多孩子過來,想必味道一定不錯。說起老洛陽的著名小吃不翻湯,上了年紀的洛陽人還會對那酸辣爽口的味道回味不已,可年輕人則大多聞所未聞。
1、洛陽不翻湯怎么樣?
說起老洛陽的著名小吃不翻湯,上了年紀的洛陽人還會對那酸辣爽口的味道回味不已,可年輕人則大多聞所未聞。洛陽人有喝湯吃泡饃的習慣:早起和葷湯,牛肉湯、羊肉湯和驢肉湯鮮美無比;晚上不宜多吃,更要少油、少肉,一般就要喝些面疙瘩或米湯,倘若不想做飯或者孩子嘴饞,那沿街叫賣的素湯,如豆腐湯、丸子湯和不翻湯,就是一頓晚飯。
啥叫不翻湯?光這名字聽來就很有些噱頭,不翻其實就是一張綠豆小餅,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小。把綠豆泡漲磨細兌水調汁,汁兒不稀不稠,舀一勺攤在鏊子上,用爐火加熱,一分鐘就熟了,不用翻個兒,所以叫做不翻,不翻極薄,一面豆綠一面淡黃,鋪在放好調料的碗里,用骨頭湯一澆,不翻湯就做好了,吃時再泡上烙饃一張。這種湯食,老少咸宜,
誰也說不清不翻湯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又陪伴老洛陽人過了多少歲月,反正這喝湯吃泡饃的風俗算是流傳下來了。拿一個白瓷碗,碗底放上白胡椒、醋、鹽、味精等調味料,再放上煮熟的海帶絲、泡漲的粉條、小塊的鴨血,撒上蝦皮和一大把翠綠的、切得細細碎碎的韭菜,再扔一塊紫菜進去,把不翻鋪在最上面,在碗里澆一勺骨頭湯,再附上一張雪白的薄烙饃,一碗不翻湯就齊活了,
不翻湯端上飯桌時,只見漂滿翠綠色碎韭菜的湯中,薄薄的不翻若隱若現。先喝一口湯,燙燙的,酸辣爽口,即使暑天也立刻叫人胃口大開,再夾起不翻嘗上一口,不翻入口即化,有若無物,咽下肚去,唇齒間便有了綠豆的清香,再泡上韌性十足的薄烙饃,頗感“空虛”的牙齒立刻來了勁頭,小小的不翻究竟是誰發明的,沒人知道,但是在傳說中,這張綠豆小餅來頭可不小。
相傳清康熙皇帝獨自暗訪民情,途經欒川縣大洪溝時饑腸轆轆,忽然聞到一陣奇香,原來是一戶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餅,便上前討要。老太說:“餅還沒翻,不熟,”康熙皇帝饑不擇食,說:“不翻不翻,救命要緊。”抓起餅大吃,頓覺美味異常,并為這小餅賜了字,于是,這受過“冊封”的小餅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洛陽晚報付璇張露露),
2、洛陽各區有什么美食?
這是一家連鎖店,店面不算很大,但是之前沒有放假的時候過來,店里面大多都是附近學校的學生,看著這些小小年紀就成了洛陽湯客的孩子,很有意思,而且能吸引這么多孩子過來,想必味道一定不錯。和其他湯店大差不差的環境,似乎洛陽的湯店都是這么一個裝飾風格,不大不小的店面加上幾張長桌,還有后面飄著牛肉香氣的盛湯窗口,真的是親切啊~還是老樣子,依舊是加蔥加辣加肉,牛肉湯現點現盛,整個過程相當迅速,口水還沒流下來湯就遞到你的手里了,
牛肉片的比較薄而大,非常入味,入口有嚼勁,湯本身是帶有淡淡咸味的,所以每張桌子上面都備有鹽、辣椒、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一口湯喝下,嗅覺和味覺同時被鮮香濃郁的湯頭占據,順著湯的流淌,五臟六腑無不舒暢,仿佛每個毛孔都舒展開來,外面下著雨,屋里喝著湯是真的爽~一碗濃湯是大鍋翻煮幾個小時的濃縮精華,每一口湯都是精華所在,泡上餅,更加鮮美可口,雖然很多人喜歡吃燒餅或者油旋,但是這里說一下他家的餅絲偏厚,不會一泡湯就膿掉了,喜歡吃餅絲的朋友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