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現有集裝箱專用碼頭經過改擴建已于05年底竣工,年通過能力將達到20萬TEU,公司還擁有通過能力為10萬輛的汽車滾裝碼頭、長江內河一次性起重能力達180噸和400噸的二條特重件裝卸作業線等10座現代化碼頭,貨物年設計通過能力481萬噸,倉儲能力45萬立方米。公司還擁有一個內河港口旅游客運站,年通過能力為1000萬人次,是長江三峽旅游的門戶和通道。
2013年9月,重慶港九控股股東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主管部門由重慶市國資委調整為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港九有關負責人,控股股東主管部門的調整,主要是市政府基于支持兩江新區發展的戰略角度來考慮,上市公司仍然會保持穩定發展。
6. 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副主任
如果是去兩江新區管委會,可坐465,在龍湖西苑下,然后步行5分鐘,星光大廈(類似凱旋門的建筑),就是兩江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目前的辦公地點。
7. 重慶兩江新區領導最新分工情況
近日,我市出臺《雅安市“強工業”2021行動方案》,合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工業運行調度行動
深化“周監測、月調度、季盤點”工作機制,堅持“沉下去調查研究、走出去尋找合作、靜下來謀劃長遠”,加強與統計、稅務、電力等單位溝通協調,精準研判、有效應對,努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進一步完善通報制度,按月通報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及排名,落實項目建設紅黑榜激勵制度,傳遞壓力、激發動力,在全市工業戰線形成比學趕超、各顯神通、奮力爭先的工作局面。
重點行業提升行動
落實市領導聯系指導重點產業工作機制,實施重點產業“一方案、一清單、一圖譜”,及時協調解決重點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不斷夯實“1+4”現代工業體系加快發展的支撐基礎。
工業投資促進行動
將與經濟和外事局等部門聯動開展“招商攻堅行動”,狠抓“頭部企業”招引,繪制產業鏈圖譜,大力引進產業鏈上的缺陷和可延長的關鍵項目,帶動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形成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在全國、全省舉足輕重的“拳頭”產業鏈。
抓好《四川省促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若干政策措施》落實,開展技術改造投資服務專項提升活動,加快全市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實施重點項目“一對一”和“直通車”跟蹤服務,定期調度重點地區、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完成省級重點項目年度投資任務。
創新驅動發展行動
持分類管理,持續推進創新發展,實行企業中心、市級中心、省級中心(示范)、國家級中心(示范)梯度培育,鼓勵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示范引領,標桿帶動良性梯度發展,逐步建立縱向創新體系。力爭全年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以上。
持續實施“萬企上云”行動,全年新增上云企業300家以上。聚焦先進材料、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等行業開展數字化行動,通過數字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競爭力。
下沉服務企業行動
幫助緩解企業成本壓力。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保障中小企業款項及時支付,持續加大違規涉企收費整治力度,堅決制止各類加重企業負擔的違規行為。
圍繞中小企業現實需求,積極開展各類服務中小企業的公益性培訓。
大力開展“用工解難行動”,每季度開展1次企業用工需求及勞動者就業需求摸底調查,建立企業用工及勞動者就業需求臺賬,實現人力資源供求信息動態管理。
發揮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優勢,對企業招聘和勞動者求職供需雙方進行精準畫像、自動匹配、智能推送,實現“人找崗位”與“崗位找人”的雙向互動服務。
拓寬企業招聘信息發布渠道,繼續開展人力資源現場招聘、送崗下鄉和外出招聘等各類招聘活動,實現人崗有效對接。支持我市職業技術院校優先與我市企業加強校企合作,圍繞我市產業體系需要設置相關專業,培養更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優先在本地就業。
強產業鏈龍頭企業,探索建立“領航”“頭部”“鏈主”等企業庫。推動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支持大企業采購中小企業產品(服務)。實施中小企業能力提升計劃,鼓勵創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排資金對升規入統企業進行獎勵,力爭全年新升規工業企業25戶。
雙圈產業協同行動
加強與重慶市兩江新區、江津區的產業對接,積極主動參與成渝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分工,在先進材料、汽車制造、氫能和大數據等領域,推動與重慶、成都地區形成產業配套、協作共贏的發展格局。大力推進合作園區建設,支持雅安大數據產業園與重慶仙桃大數據谷共同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支持成雅工業園區打造承接成渝地區產業轉移示范基地。按照全省統一安排部署,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高峰論壇。
發展載體培育行動
深入實施重點特色園區培育發展行動計劃,堅持“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堅持規劃引領、集群培育、創新驅動,促進產業園區從功能單一的生產型園區向功能復合的產業發展平臺轉型,園區服務能力從簡單的招商服務向完善產業生態升級,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承載力強的重點特色產業園區。
大力推動雅安經開區與院士(專家)開展產學研對接,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創建省級院士園區。加快推動經開區、石棉工業園區、漢源工業園區等條件成熟的園區申報省級化工園區。
“雅安造”產品市場拓展行動
組織“雅安造”產品組團展覽展示,加中國(成渝)美食工業博覽會、川酒全國行、茶博會、“四川好水”和“2021國際傳統發酵食品產業發展大會”“SEPP中歐跨國采購平臺名企專場采購會”等活動,大力拓展“雅安造”產品市場。
持續出臺《雅安市重點新材料產品名錄庫》,鼓勵市內項目建設在同質同價的基礎上,優先使用“雅安造”產品。搶抓重大工程建設機遇,推動建材、鋼鐵等生產企業與川藏鐵路等項目開展供需對接,提高在我市的采購比例。
綠色安全托底行動
對標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持續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設計產品和綠色供應鏈。
生產要素保障行動
強化電力市場化交易政策宣傳解讀,引導企業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深入推進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建設,促進水電資源與特色產業互動發展,力爭全年水電示范交易電量規模同比增長20%。
大力實施“融資春風行動”,精準落實國家、省和市各項金融支持政策,及時面向工業企業做好強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識的宣傳解讀,聚焦企業融資難點堵點痛點,完善配套措施,細化操作流程,千方百計擴大有效信貸投放,將普惠金融政策落地落實,為實體經濟發展持續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加強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持續推動擔保降費惠企。
8. 重慶市兩江新區領導班子成員
首先,明確的回答一下:重慶兩江新區不是璧山區。兩江新區,隸屬于重慶市下轄的副省級新區、國家級新區, 也是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同時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后,由國務院批復的第三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 因位于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而得名,轄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3個行政區部分區域,規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1萬人(2015年),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3391億元,在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4位。 兩江新區正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圍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努力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