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點是指四川會館、陜西會館、江西會館(萬壽宮)、湖廣會館等19處古建筑,會澤現有古城建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保存了各種珍貴文物、較為完整的城市格局和部分歷史街區,第三區是圍繞中心城的三座古城遺址,分別是:城西北的水城遺址、城西南的土府遺址和城東的土城遺址。
會澤是云南最早的縣之一,以“銅商文化”而輝煌,因“嘉靖鮑彤”而得名“錢王之鄉”。3000年的煉銅歷史形成了獨特的銅商文化。鑄幣業曾經非常繁榮。明代鑄造的紀念幣“嘉靖鮑彤”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城里的會館森林曾經富饒繁榮。會澤現有古城建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保存了各種珍貴文物、較為完整的城市格局和部分歷史街區。城市范圍北至伊通河,南至鐘平街,東至翠屏街,西至景云街,面積約0.95平方公里。第三區是圍繞中心城的三座古城遺址,分別是:城西北的水城遺址、城西南的土府遺址和城東的土城遺址。二街是會澤 古城中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頭、二、巷歷史文化街區和十字街歷史文化街區。十九點是指四川會館、陜西會館、江西會館(萬壽宮)、湖廣會館等19處古建筑。
2、 會澤 古城的歷史文化會澤建立很早,唐郎縣在西漢就已建立,成為云南最早的四縣之一。會澤,有漢、回、彝、壯、苗等20多個民族,同時也是彝族的故鄉,彝族是-0中最早的土著。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考證,遠在先秦時期,由于洪水,彝族先民由阿不都木組織了彝族歷史上重大的“六祖分支”活動,將自己的六個兒子(武、扎、懦夫、恒、卜、莫)派往六處暫避洪水,其中五子(卜)、六子(莫)在部分分支,元朝以前,彝族的盧氏越來越強大,形成了統治勢力。直到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盧氏的統治才結束,在300多年的歲月里,盧氏不僅修建了一座土城,還修建了一座土府衙門,以及彝族祭祀的官皇社、彝族家廟青云寺和明代盧氏的住宅...此外,豐富的彝族人民的感情形成了一系列的彝族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