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全省面積有I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近億。不知題主所問的河南特色指哪個方面?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省域面在黃河以南,故稱河南,河南武陟(zhì)武陟縣的“陟”字,讀(zhì)這個音,表示登高或者晉升的意思,河南的北、西、南三面為山地環(huán)抱。
1、河南有什么特色?
不知題主所問的河南特色指哪個方面?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省域面在黃河以南,故稱河南。古代中國分為九州,而豫州居九州中部,素有中州,中原之稱,河南有全省面積有I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近億。全省有18個地級市,一百多個縣,河南的北、西、南三面為山地環(huán)抱。東部平原遼闊,全省26%為山地,18%為丘陵,56%為平原、河谷和盆地。
河南的農業(yè)經濟比較發(fā)達,猶其是小麥產量占全國的百分之四十。以鄭州市和漯河市為代表的食品工業(yè)比較發(fā)達,三全、雙匯等食品工業(yè)最為著名,號稱中國人的大廚房。還有各地所產的五谷雜糧及芝麻花生等油料作物,河南省的文化歷史積淀沉厚。最具代表的就是省博物院,那里所陳列的每一件文物就能反映出中華古文明的由來,還有安陽的文字博物館,那可是方塊漢字的誕生地。
一片片甲骨上所刻的字符,記述著先人們活動的足跡,當然最具文化特色的是少林寺和陳家溝的太極拳。喜歡中華武術的朋友不妨到此一飽眼福,還有洛陽的龍門石窟和白馬寺,龍門石窟為中國古代三大石窟之一。而白馬寺為中國最早的佛寺,建于公元68年,洛陽牡丹甲天下,更是名符其實。開封的龍亭、相國寺和清明上河園,南陽市是醫(yī)圣張仲景故里,城東的醫(yī)圣祠就是為紀念醫(yī)圣而所建,還有孔明出山之前的躬耕地臥龍崗,雄居崗上的武侯祠氣宇軒昂,雕梁畫棟,充滿了智慧的想象。
南陽城北還有漢代科學家張衡墓,當然南陽還有兩座古代官衙,市里面的就是府衙還有宛西的內鄉(xiāng)縣衙。河南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自然風光最著名的就是三山,北邊以焦作市的太行山中的云臺山風景區(qū),南邊有信陽的雞公山和南陽市所轄的伏牛山寶天曼自然保護區(qū),當然還有桐柏山的淮源和水濂禪寺及河南省唯一的佛教學院。總之,河南地處中原,人杰地靈,
2、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讀就錯,你能讀對幾個?
中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名也不外如此,很多地名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發(fā)生了變化,早已不是字面上的讀音,作為河南人,以下這些地名,你一定或多或少讀錯過,或者聽到其他人讀錯過,那么小編來科普一下以下這10個一讀就錯的河南地名,你錯了幾個?河南浚(xùn)縣浚縣隸屬河南省鶴壁市,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浚縣原來不叫浚縣,漢代稱“黎陽縣”,明洪武三年(1370年),將黎陽縣改稱浚縣,縣城從浮丘山頂向北遷移至現在的城址,并在明初先后四次從山西洪洞向浚縣移民,新建了300多座村落。大量的山西移民進入縣境,把浚“jùn”讀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縣就成了“xùn”縣,而“黎陽”則成了歷史稱呼。河南武陟(zhì)武陟縣的“陟”字,讀(zhì)這個音,表示登高或者晉升的意思,
武陟縣屬于河南省焦作市,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武陟地區(qū)屬于冀州,稱覃懷,商周時期,根據明萬歷十九年《武陟志》的記載:“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武陟縣先后屬于鄭國和魏國,公元596年,隋朝分修武縣南部置武陟縣,武陟縣名開始于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河南滎(xíng)陽滎陽,縣級市名,屬鄭州市,滎陽位于鄭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下轄9鎮(zhèn)3鄉(xiāng)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風景區(qū)管委,人口59萬(2013年),面積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鎮(zhèn)建成區(qū)面積17平方公里。滎陽是象棋的故里、鄭氏的祖地、閥門之鄉(xiāng)和建筑機械之鄉(xiāng),鄭州市西部的滎陽市在遠古時代瀕臨黃河,曾是一片沼澤地,名為滎澤,或稱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