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鄉下隨的份子錢一般是300元;而凡是有單位的同事結婚份子錢一般是500元,這是隨大流的,當然人情啊出于往來,結婚出的份子錢也和這個人家送出的份子錢有關系,他們送的多,收到的份子錢也多,當然他們送的少,收到的份子錢也少。在農村紅白喜事辦酒席場場必到且從不用出份子錢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刷碗洗盤子,村里的孤寡人,還有一種就是上了年齡的大支。
1、現在農村結婚,鄰居們一般隨多少錢的份子錢?
這事不可一概而論,名地經濟發展不同,風俗也不同!我們這,一般朋友,接到帖子,界時去與不去宴會,都要隨200元,取其好事成雙之意;近一些是400元,取其事事順意之意;往前靠一靠是600元,取其六六大順之意,再近一些是800元,取其八面招財之意;再往上走就是1000元,除了親戚,差不多到頂了,取其十全十美之意。
我們這里是隨雙數,也有地方隨單數,100元,寓意一帆風順;300元,寓意三多財喜;500元,寓意五福臨門;900元,寓意長長久久,要注意,七字頭和七字尾不能用。當地農村結婚隨禮,總有個基本標準,朋友可咨詢一下家中長輩,再依基準,根據家族親疏,這點長輩會有交待,遵照執行就是,若是個人朋友,詢問一下,依照平均數,再按平時交往疏密,上下浮動即可。
2、你們那里結婚隨份子一般是多少錢?
我們這個地方也算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江蘇海門是全國經濟排名前20的縣級市,遇到結婚時份子錢一般是這樣的,不知同其他地方相比怎樣?我們鄉下隨的份子錢一般是300元;而凡是有單位的同事結婚份子錢一般是500元,這是隨大流的,當然人情啊出于往來,結婚出的份子錢也和這個人家送出的份子錢有關系,他們送的多,收到的份子錢也多,當然他們送的少,收到的份子錢也少,
3、為什么廣東婚禮份子錢平均只有“100元”?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一種好的婚禮風俗或習慣,值得在全國宣傳和推廣。我覺得廣東婚禮份子錢平均只有100元與他的全國經濟大省的身份“不相稱”,但其實這是一種好的歷史文化傳承,廣東人重實際,還重那些虛的,在婚禮也是重現實而不圖虛名,不追求活要面子死受罪的那種盲目超前的婚禮消費。所以,廣東的結婚低禮金,重在體現大幫小助的一種作用,受禮金也只是一種形式了,根本不指望通過結婚請客收禮達到斂錢的目的,只要大家來湊熱鬧就行了;甚至有些地方一分錢的禮金都不收,還要給前來祝賀的人發放紅包,
4、家鄉的紅白喜事辦酒席,總有兩個場場必到且從不用出份子錢的人,你說這兩個是什么人?
在農村紅白喜事辦酒席場場必到且從不用出份子錢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刷碗洗盤子,村里的孤寡人,還有一種就是上了年齡的大支。或許你認為這是兩個極端,但這確實是農村宴席之中非常兩個獨特的存在,第一種農村大支在農村誰家有酒席,主人家首先會通知村里的大支,用我們家鄉話說就是村里的明白人。在農村一般能當上大支的,都是一些有見識、懂禮數、有威望、有氣度的上了年紀古稀之年的老人,你要知道農村的大支,不是靠選舉、靠比拼什么上位的,他是村民自發擁護、簇擁走上前臺的,不德高望重、不明理明情,你是做不了的,
農村大支的重要表現在那里喜事還好說,最起碼的禮節禮儀說的過去不會讓人笑話,可是在喪事面前,沒有兩個年齡大的長者是萬萬不行的,無論是賓客的禮儀回復、到送殯出行、那幾句蕩氣回腸的喊話,一般人是做不了的,在加上指派人做各種各樣繁瑣的事情,沒有一定的聲望和名譽,你是指揮不了別人的。在村里不管是多富裕的人,又或者是多刺頭的年輕人,哪怕你家族人數在多都不好用,在這個場合大支讓你做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聽招呼就行,你敢犯犟自然會有人收拾你,
因此大支在農村的紅白喜事中是場場必到的,不是他事事要去,是事事都有人來請,而且大支也都會事事都到。他們大都是上了年紀,一般都是不隨禮的,忙前忙后的這個辛苦都是義務勞動,大家都能看在眼里,安排所有人吃完飯,事事安頓好以后才能輪到他們,你想一下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跑前忙活對于他們的身體又是怎么的一種負擔那?我們這里是不給大支送任何東西的,客走主人安,一般都會在事情結束以后,主人會單獨的宴請大支門簡單的吃喝一些,年齡大了根本也吃喝不了多少,無非就是表達一個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