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及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眾所周知,今天的中華民族是由渭水流域、伊洛平原上誕生崛起的華夏族一路發展演化而來,而這片富足廣袤的區域能成為古代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實在是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山川形勝”條件。
1、洛陽是古代的都城,那里有哪些名勝古跡?
洛陽的名勝古跡:龍門、白馬寺、天子駕六博物館、古墓博物館、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玄奘故里、二程故里、范園(范仲淹陵)、邵雍故居、漢魏洛陽遺址、隋唐遺址公園/永寧寺塔址、二里頭遺址、千唐志齋。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陽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余萬件。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及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
2、唐朝是哪一年遷都洛陽的?
好好看看中國通史吧,別信那些動不動拿二十四史或新舊唐書說事的人,那些人是拿個棒槌當針用的壞種。唐朝自始至終沒有遷都,都在長安,只是中間有個武周政權在洛陽,唐未朱溫劫持皇帝至洛陽后不久唐朝亡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輯發行的《中國通史》中,在唐代一章,專門有二十頁介紹唐長安城的盛世華庭,在唐朝,沒有那個城市能和長安相提并論,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獨一份的存在。
3、長安那么偏,洛陽無險可守,為什么能成為古代王朝的首都?
如此提問題的一定是個大腦空空、雙眼無神的蠢貨!眾所周知,今天的中華民族是由渭水流域、伊洛平原上誕生崛起的華夏族一路發展演化而來,而這片富足廣袤的區域能成為古代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實在是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山川形勝”條件!是最理想的建都(國)之地!有答友從細微處把西安、洛陽山川平原的優勢利弊分析的已經非常透徹,就不再贅言,
其實從更大的范圍來分析,陜西山川地形之險固在全國也是難出其二的!一條咆哮奔涌的黃河虎(西)踞龍(東)盤、一座橫貫東西的秦嶺山脈分割南北,河西為狹長的走廊,是天然的天下雄關!而河東坐擁太行…只要結“秦晉之好”、再控據隴東與河洛,陜西就是天然的“獨立王國”!相比較而言,洛陽雖得群山拱衛,當秦隴之襟喉,趙魏之走集,故為四方必爭之地,戰略空間與轄域的自衛能力與陜西(西安)不可等量齊觀!華夏文明為什么會在這里崛起?西安為什么會成為全球聞名的古都,這就是原因!對此類腦殘式的提問,言及至此!有時間的話倒是樂意分享分享中國各省行政區劃形成及演進的歷史,因為每一個行省的形成都有一個“前世今生”的悠久故事。
4、洛陽為九朝古都,除了首都之外,還有哪些朝代將洛陽作為陪都?
洛陽嚴格說起做首都的時間很短如果只算統一王朝就更短,作為陪都時間很長,先后有13個王朝將洛陽作為陪都,分別是商,西周,西漢/新莽,東漢(末年),北周,隋/唐,后梁,后晉,后唐,后周,北宋,金的陪都。西周時期洛陽在周平王遷都之前一直是陪都,設立陪都洛邑的目的就是為了震懾商朝遺孽作為軍城,周天子還擺出殺手锏鑄鼎震懾天下(老子有錢有裝備,銅在當時不止是貴金屬還是制作武器的戰略物資,說白了就是顯擺)東漢末年為啥是陪都呢?這要問問董卓了,我想是個中國人都知道三國這段歷史,董卓臨走還把洛陽城一把火燒了,為啥呢?我斷了你的念想!別想著復辟了!在隋時短暫的被提為東京,原因是隋煬帝想遷都洛陽,但這一想法并未成為事實,隋煬帝在公元605年三月下令營建東京(三月,丁未,詔楊素與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徙洛州郭內居民及諸州富商大賈數萬戶以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