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丟失的關鍵點就在于——糜芳和傅士仁沒有守住荊州(江陵城)。關羽守住荊州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最關鍵的問題是荊州守將沒有守住江陵,導致荊州門戶洞開,被東吳一戰席卷三郡,假設關羽守住了荊州,這時要看看三方的態度,以上這四個階段,其中第二階段,也就是糜芳和傅士仁沒有守住荊州是關羽失荊州的最關鍵的一環。
1、荊州在三國為什么是兵家必爭之地?假設關羽如果守住荊州會怎樣?
喜歡歷史的都知道這么一句話:歷史沒有如果。不過,就當娛樂層面去“如果”一下,看看龐統未死,幫助關羽守荊州結果會如何,在這里,就按照世人所普遍了解點的三國演義角度去猜想一下看。首先,分析一下關羽的性格,關羽忠義世人皆知,但是,關羽自大,剛愎自用,同樣為人所知曉。在封五虎大將的時候,關羽居然不屑于和黃忠為伍,稱黃忠為一老卒,
而馬超投靠劉備,關羽遠在荊州鎮守,居然要來益州和馬超比武,直到諸葛亮一封信安慰關羽,說他比馬超要強,這才絕了關羽的念頭。關羽也看不起曹仁,守荊州時執意進軍樊城,結果攻了半年多,都沒有攻下來,關羽同樣看不起抬棺死戰的龐德,結果在戰場上,胳膊中了一箭,不得不刮骨療傷。還有就是孫權派人來提媒,關羽卻說“虎女焉能嫁犬子”,直接把孫權給駁了回去,抬高自己也就算了,還貶低孫權,
這樣一來的最終結果,是直接惹惱孫權,令呂蒙白衣渡江,攻占了荊州,關羽也敗走麥城,落得慘死下場。可見,關羽的狂妄自大,桀驁不馴,而諸葛亮給他的戰略方針是聯吳抗曹,可見關羽也根本沒有把諸葛亮的囑咐放在心上。跟多人都說,關羽重士卒而輕士大夫,張飛則是重士大夫而輕士卒,可見一斑,再看看龐統性格如何:史書上記載龐統:“性好人倫,勤于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
所謂“人倫”,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所謂“長養”,就是指撫幼養老,這就是說龐統這個人性格溫柔敦厚,符合儒家規范,講仁愛,樂于成人之美。但是一個大缺點是急功近利,演義中說他死于落鳳坡,三國志中說他攻城時中流矢而亡,其實都不難理解,龐統新投,必然想要建功立業一番,自然就急切了些,那么假如讓龐統協助關羽守荊州,我覺得龐統的功利心不會變,一樣想立功。
只是當時龐統名氣雖大,畢竟手無寸功,料想關羽愿意聽龐統話的幾率,我覺得接近于“0”,將相不和是必然的,畢竟演義里,馬良勸關羽回去守住荊州小心被東吳鉆空子,關羽一樣不聽最后被殺。何況當時地處荊州,馬良名氣同樣不低,關羽尚且不削一顧,手無寸功的龐統,更不在關羽的考慮中,所以,我覺得哪怕讓龐統協助關羽,荊州失守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只是有龐統在,關羽未必死,城池未必會破。
(個人做個猜想:關羽執意進軍樊城,龐統堅持反對,關羽對龐統置之不理,后龐統請求帶兵2000以監視東吳,這里說兩千,是考慮到關羽兵力,號稱三萬,實際兵力個人感覺應該在兩萬左右,所以猜想兩千,關羽礙于龐統畢竟是劉備派來荊州,于是同意,最后這龐統和這兩千兵馬救了關羽一命,最終荊州丟失,關羽活了下來,此為小子狂妄所做猜想,不合理的地方歡迎指教。
2、如果諸葛亮和關羽一起守荊州,能否守住?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覺得以當時那個情況來看,劉備陣營只要派一員老持穩重的大將在荊州(江陵城)坐鎮,呂蒙和陸遜肯定無法拿下荊州。因為,關羽失荊州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如果不是因為關羽本身太傲氣,得罪了太多的同僚,再加之東吳偷襲的太成功,荊州也根本不會丟。先簡單介紹一下關羽失荊州的全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關羽北上,荊州空虛,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率領兩萬精兵北上樊城,發動樊城戰役。隨著關羽在樊城郊外水淹于禁七軍,關羽的優勢大大加強,拿下樊城的希望非常大,為了拿下樊城,關羽督促荊州方面趕緊派援軍過去,于是荊州的城防兵力也就不足了,第二階段——東吳偷襲,荊州守將投降。三個月后,孫權瞅準了關羽大軍在外,荊州兵力不足,同時留守荊州的大將糜芳和傅士仁屬于三心二意的半臥底,抵抗意志并不強烈的機會,發動了荊州偷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