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話方言受到周邊方言影響,尤其受長江對岸的湖北黃梅影響最大。黃梅話是分布于湖北省黃梅縣的一種方言,屬于江淮官話黃孝片黃梅方言,出處地址位于湖北省最東端,連贛接皖,我是黃梅人,說真話當時黃梅對黃梅戲沒有高度重視,最后在安徽及安慶地區發揚光大了。
1、黃梅話屬于什么方言site:bbs.cnhubei.com?
您好謝邀!黃梅話是分布于湖北省黃梅縣的一種方言,屬于江淮官話黃孝片黃梅方言,出處地址位于湖北省最東端,連贛接皖。黃孝片方言有19個縣市區:黃陂、孝感、黃州、團風、羅田、蘄春、應山、英山、浠水、麻城、鄂州、紅安、安陸、應城、黃梅、武穴、云夢、九江、瑞昌,黃梅話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漢語詞匯和用法,像“企”(讀ji,站著)、“吃”(讀pi)、“冇”(沒有)、等等,讀起來儒雅之至,白話文早就沒人這樣用了,可在黃梅話里,還大行其道,成為市井坊間的日常用語,使人不禁拍案驚奇。
2、為什么有人說黃梅戲是湖北黃梅縣的?
謝邀:黃梅戲本就屬于湖北黃梅縣的,國家都授于了湖北省,黃梅縣為全國唯一的黃梅戲之鄉,說黃梅戲屬于安徽的,為什么黃梅戲之鄉未授于安徽呢?黃梅戲起源于黃梅,早年代黃梅戰亂,洪災民間藝人邢繡娘晿著黃梅戲,當時叫黃梅調,采茶戲一路謀生的方式,把黃梅戲帶到安徽去了。我是黃梅人,說真話當時黃梅對黃梅戲沒有高度重視,最后在安徽及安慶地區發揚光大了,
3、黃梅戲起源湖北黃梅,為什么現在安徽卻爭奪起源地?
沒有,怎么辦,總得想點辦法。搶黃梅戲其實質是搶的是黃梅戲的文化,黃梅的文化遺存是散落在家譜,地方志,國家和地方擋案館及圖書館里的文獻書刋里,千年古縣有極深厚的文化特色。我在北京聽氣功課時,講黃梅禪宗的六祖學佛的傳奇,我說我是湖北黃梅人,校長聽見猛的一驚,又聊了一會五祖寺,做一個黃梅人,對黃梅千年古縣特有的本土文化,信心滿滿。
4、黃梅戲起源于湖北黃梅,在安慶發揚,那為什么不改名呢?
黃梅戲是中國的五大戲劇之一,雖然是在安徽安慶市發展起來的,但是其發源地卻存在許多爭議,黃梅戲源頭的歷史最早記載陸洪非先生在《黃梅戲源流》一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三種傳說,但并沒有最后下結論,傳說之一∶“黃梅戲是在‘懷寧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每當春種秋收之時,農民們慣唱‘懷調山歌’來歌頌自己勞動的豐收,
這種民間優美抒情的山歌小調,統稱為‘懷寧調’。”傳說之二∶“黃梅戲起源于安徽安慶地區,從前每逢黃梅季節,常常洪水成災,四鄉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各種歌舞演唱,在這種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有關,故名曰‘黃梅調’。”傳說之三∶“黃梅戲源于湖北黃梅縣的民歌小調即黃梅采茶調,
”后面大多數說法一般是按照陸先生的說法而說的。當下比較流行的有四種說法:一說湖北黃梅縣著名相聲、口技演員湯金城(1890-1980年)在《黃梅戲藝術》1989第二期增刊上發表的《話說黃梅縣與黃梅戲》一文中,認為“戲因縣名,縣因山名”(黃梅縣西二十公里處有一山曰“黃梅山”),而黃梅縣當地亦有黃梅采茶歌為基礎,當地人認為黃梅戲是由黃梅采茶歌演變的。
二說安徽懷寧縣安徽省黃梅戲發展基金會副會長柏龍駒說,如果“戲因縣名,縣因山名”,湖北黃梅縣有個黃梅山,就說“黃梅戲起源于黃梅縣”,那么,安徽懷寧也有個黃梅山,兩個“黃梅山”,究竟哪個“黃梅山”與黃梅戲有瓜葛呢?柏龍駒先生進而考證,黃梅戲的語言和聲腔是以安慶、懷寧地方話為依托,與懷寧黃梅山一帶民歌小調完全一致的,而與湖北黃梅縣地方話大相徑庭,
所以他認為,黃梅戲起源于安徽懷寧的黃梅山上,其理由與說法也比較令人信服。三說安徽桐城縣黃梅戲是在桐城縣羅嶺鎮嚴鳳英的一出《天仙配》唱響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之后,才真正形成一個劇種的,嚴鳳英是黃梅戲的開山鼻祖,桐城羅嶺(安慶市郊區)的山水、風俗人情孕育了這位杰出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沒有嚴鳳英就沒有當代的黃梅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