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七十年代極具武漢特色的“橘子話”(橘子話指武漢流氓黑話),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于是武漢的小年輕據此把歌詞套改為,“戴手表,口熏條,熏滴是飛馬和大橋”,即抽香煙在武漢橘子話中為熏條。
1、假如這個疫情過去以后,你跟武漢人接觸,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認為隔斷的是疫情,親情和以前一樣,我們痛恨的是病毒,而不是武漢人民。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的武漢900萬的人民積極聽從政府安排,封城之后,生活有次序,配合小區的管理,體現了很高的素質,全國人民積極捐款捐物支持武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想起了前幾天中國女籃和英國一場爭奪進入奧運會的淘汰賽,中國女籃黃菁站在隊員中間說道:“當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時,那叫勇敢;當一個團隊挺身而出時,那叫擔當;當一個國家身處逆境呼喚一種精神時,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無前,
今天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能量傳遞。我們要打出中國女籃的精氣神,敢打硬仗,遇強則更強,中國隊贏得了這場比賽。我們的國家再打一場沒有硝煙的防治病毒疫情戰,我們每一個公民在國家身處逆境的時,相信政府,隨時聽從國家的召喚,我們的醫護人員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聽從祖國的呼喚,一往無前,很多醫生感人的故事感動著我們,我們的祖國如此的強大,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祖國的強大才有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尊嚴,才有我們的幸福生活,病毒阻擋不了親情,全國人民一家親,
2、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3、武漢說排查了99%,武漢人都說說怎么排查的,你被排查了嗎?
我是武漢人,我認為:武漢說排查了99%的人。這絕對不假,但是,這應該是指對武漢市城區市民的排查。而且,官方所說的排查,應該是指粗略的排查,而不是精準的、細致的、認真的、反復的、務實的排查,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還有很多親人生活在武漢城區。也有很多親人,包括我自己生活在武漢市郊區,從我們家族的微信聊天里可以得知。
武漢市的封閉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出門戴口罩,遇到關卡測體溫。社區也經常上門測體溫,但是,有的社區對疫情的管理和控制,就不是那么全面、認真。因為社區的工作人員有些人也怕染上病,在貫徹上級指導和要求的時候,就會打些折扣。因為我的親人們生活在好幾個不同的社區,每天的微信聊天上面,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有的社區工作非常認真負責。
細致而又有溫情,很讓人感動。而有的社區只是走走形式而已,雖然他們也有些工作做得很認真,做的很好,相對疫情發生前的工作態度,已經好轉了100倍不止。這一點不可否認,可能我們市委書記馬國強說的99%以外的漏網之魚,就應該是他們漏掉的吧。另外,武漢的各大、中、小學,以及各機關團體和單位,都要求每天健康打卡報平安。
這一塊的排查應該達到了100%,毋庸置疑。那么對于遠城區,特別是武漢市的郊區,這些管理力量薄弱的地方,就做不到99%的排查,更難以做到精準、細致、全面、反復、認真的排查。這一點,我有親身的感受和經歷,因為自從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的村醫上門對我們僅測過一次體溫,僅此而已,個別沒有出現在他視線里的人,就沒有被測過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