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因素是水稻種植面積有望保持增長,今年明確要求增加早稻種植面積,引導種植雙季稻,水稻總產量有望出現增長。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需求的變化往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就是說價格上漲可能是階段性行情,種植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控制好售糧節奏,這里面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個是宏觀調控方面,2020年水稻最低收購價已經確定,三等糧源早稻1.21元/斤、中晚稻1.27元/斤、粳稻1.3元/斤,托市收購價格未明顯上漲,也就意味著后期市場價格上漲空間有限。
1、今年水稻價格會怎么樣?
今年水稻價格會怎么樣?這個問題不需要我們民眾擔心,我國糧食就是不進口三年也吃完。國庫糧食比任何國家要多得多,也不會造成糧食短缺問題!不過這次疫情造成一點小波動,即使長價也有限,國家肯定會對糧食調空穩定,現在農民正當春耕過幾月新糧又將上市。根本用不著恐慌,農民對糧食長價也沒有什么意義,再長也長不過化肥農藥,
2、2020年什么水稻會漲價?
近期多國采取措施,控制糧食作物的出口量,比較明顯的為越南,直接暫停出口大米,作為世界上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做出這樣的決定,如果其他國家跟著暫停出口,一定程度上會給國際糧價帶來影響。目前主要有兩個因素影響糧價,第一個是疫情影響,多國形勢依然嚴峻,何時能好轉仍是未知數,囤糧保民生成了多國的主要策略;第二個因素是沙漠蝗蟲的影響還在繼續,巴基斯坦、印度、肯尼亞等地區沙漠蝗蟲問題較為突出,對農作物的產量有較大影響,糧價上漲的預期較大,
那么2020年國內什么水稻價格會上漲?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一、普通水稻價格依然上漲乏力對于普通糧源,無論是早秈稻、中晚秈稻,還是粳稻,個人認為其價格上漲空間不大,這里面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個是宏觀調控方面,2020年水稻最低收購價已經確定,三等糧源早稻1.21元/斤、中晚稻1.27元/斤、粳稻1.3元/斤,托市收購價格未明顯上漲,也就意味著后期市場價格上漲空間有限。
第二個因素是水稻的庫存量偏高,臨儲稻谷拍賣成交率偏低,導致庫存量依然超過1億噸,這也意味著糧源供應量很充足,第三個因素是水稻種植面積有望保持增長,今年明確要求增加早稻種植面積,引導種植雙季稻,水稻總產量有望出現增長。這三個因素疊加,也就意味著普通水稻價格不會有大的表現,因為市場上并不缺糧,糧價上漲的動力不足,
二、優質水稻、糯稻等價格有望繼續走強對于普通水稻來說,其價格沒有大的期待,但對于一些優質品種,還是值得期待的,其價格有望繼續走強,這主要是消費需求發生了變化。早期消費者的需求較為簡單,就是希望能夠解決溫飽問題,而如今溫飽已不是問題,而是追求生活品質,如何吃好、吃出健康,這種需求的變化,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水稻價格,
比如說南方部分地區種植的紅米,其價格就比普通水稻高出不少,基本上超過了2元/斤。還有一個品種,這兩年價格也逐步走強,那就是糯稻,由于種植面積相對較少,而消費需求有所增加,這也使得糯稻價格走出低谷,目前糯稻的平均收購價在1.8元/斤以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差異化種植其收益會相對較好,這也是種植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訂單化種植的水稻品種,其價格有望繼續走強近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推進,合作社也不斷增多,規模化種植的現象也較為普遍,而消費需求的改變,也使得不少企業探索訂單化種植,企業通過提高稻谷品質,打造自己的品牌,得到消費者認可后,從而實現品牌溢價,比如說普通大米2元/斤,而一些知名的品牌,其價格往往高些,基本上在4元/斤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元/斤。
當然想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那就得想辦法提高品質,而樹立品牌比較好的方式就是走訂單化種植的模式,企業與種植戶建立合作關系,種植戶按照要求種植水稻,然后企業按照協議價收購,這種操作模式可以說是共贏,對于種植戶來說,這種方式種植效益是比較好的,而且不用為銷路問題犯愁,市場價有望提高時,其協議價也會有一定的增長。
四、進口糧源有望減少,國內部分水稻品種有望受益隨著疫情和沙漠蝗蟲的影響,多國對糧食出口進行了管控,越南暫停出口大米只是一個開端,其他國家也會有類似的動作,一旦形成一種趨勢,那么進口大米的數量有望明顯減少,比如2019年我國從越南進口了47.7萬噸大米,2020年進口量大幅度減少后,而其他地區也沒有更多可替代的,那么大米的實際進口量就會出現下滑,對國內的稻谷市場來說形成利好,整體的糧價會較為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