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生談骨論筋痛風、風濕和類風濕的區別大家都聽說過痛風、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認為它們都會引起關節疼痛,但是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痛風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的一組疾病,許多人常將類風濕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混同為一個疾病,稱強直性脊柱炎為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軸型或類風濕脊柱炎,這是完全錯誤的概念。
1、怎樣分清痛風、風濕與類風濕關節炎?
劉醫生談骨論筋痛風、風濕和類風濕的區別大家都聽說過痛風、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認為它們都會引起關節疼痛,但是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其實在醫學上風濕病是一個總稱,這兩種疾病就屬于它,它包括很多疾病,只要是關節、關節周圍、肌肉、骨的慢性疼痛都叫風濕病。而大家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比較狹義的說法,下面說一下它們的區別。
痛風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的一組疾病,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關節畸形,腎結石和尿路結石,嚴重的出現關節殘疾和腎衰。它的主要指標是尿酸升高,一、病因1.尿酸生成增多。2.尿酸排泄減少,3.因為腎病和骨質增生性疾病等其他疾病引起尿酸增高。二、癥狀1.突然疼痛,
夜晚突然出現下肢遠端單一關節疼痛。2.發熱,疼痛部位皮溫高。3.痛風石形成,4.高尿酸血癥。5.病變關節皮膚瘙癢和脫皮,6.關節破壞。7.腎臟和泌尿系統受損,三、治療首先要明白痛風是不能根治的,只能改善癥狀。預防發生,1.急性期臥床休息,抬高患肢。2.應用藥物,如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
3.慢性期可用苯溴馬隆,別嘌醇等,4.戒酒,避免吃高嘌呤食物。5.多喝水,6.適當體育鍛煉。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累積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的自身免疫病,為對稱性多個周圍性關節的慢性炎癥。一、病因目前原因不明,可能與下面幾項有關系。1.自身免疫因素,2.遺傳因素。3.感染因素,4.還可能與精神因素,體質好壞,天氣變化等有關系。
二、癥狀1.關節腫脹和疼痛,2.多個關節病變呈對稱性。手關節為首發部位,3.早晨起來關節僵硬,活動一段時間后可緩解。4.關結婚動受限和畸形,5.可有發熱,類風濕性結節,心臟、肺和腎臟病變。三、治療1.發病時應休息,理療、外用藥等輔助治療,2.藥物治療,包括青霉素,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抗風濕藥,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激素等。
3.手術治療,切除病變滑膜。風濕性關節炎與風濕熱有關,系是一種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表現為關節和肌肉對稱性游走性酸脹疼痛,好發與年輕人,好發部位為膝、肘等大關節。一、病因與人體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二、癥狀1.關節游走性、對稱性疼痛,可伴有紅腫熱痛。2.肌肉不適,全身乏力,3.不規則發熱。4.皮下結節,環形紅斑,
2、強直和類風濕的區別是什么?
感謝問答的邀請。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脊柱炎的人,他們每天都得忍受來自關節部位的痛苦,許多人常將類風濕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混同為一個疾病,稱強直性脊柱炎為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軸型或類風濕脊柱炎,這是完全錯誤的概念。強直性脊柱炎(簡稱“強直”)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雖然都是由于免疫系統紊亂致自身組織損傷所引起的疾病,發病率高,可出現全身多系統臨床表現,但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
強直性脊柱是一種以附著點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發于20-30歲青壯年,其確切病因,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感染、遺傳、免疫等多種因素相互影響最終致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骶髂關節及脊柱炎癥,受累關節出現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甚至出現彎腰駝背無法直立行走,當累及周圍關節時多以非對稱性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等)為主,極少累及手關節;實驗室檢查外周血主要為人類白細胞分化抗原B27(HLA-B27)呈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