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荊州”與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可不是一回事喲,前者不但包含的地域要大得多,而且是一種類似于今天中國的“省”這樣的行政劃分制度。由于南郡是荊州的治所,所以稱南郡為荊州也是可以的,曹丕代漢后,在洛陽的東漢宮殿上建“洛陽宮”,并定都洛陽,這時候才大規模重建洛陽。
1、三國時荊州是現在的哪里?
三國時期的“荊州”與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可不是一回事喲,前者不但包含的地域要大得多,而且是一種類似于今天中國的“省”這樣的行政劃分制度。荊州是東漢設立的13州之一,最初由荊州刺史部管轄,同時也是漢代13個州之中面積最大的州,有“天下第一大州”、“天下咽喉”等溢美之稱,(荊州7郡)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割據一方,控甲數十萬,保境安民。
當時的荊州只劃為7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筆者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劉表后來曾單獨設立了章陵郡。而曹操又把南陽郡的南面獨立出來劃為襄陽郡,此時,荊州才增加為九郡。即小說《三國演義》里提到了“荊襄九郡”,但是籠統地性稱為荊襄9郡是錯誤的,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就犯了這個小常識錯誤。
三國時期的荊襄九郡跨度范圍非常廣,其位置包括了今天中國的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南部、貴州省東部、廣東省北部、廣西省東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荊州最初的治所在南陽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東漢末年的軍閥張繡割據南陽郡,依附于劉表的勢力,同時,劉表又借助南陽的張繡抵御北方的曹操。張繡失敗后,曹操吞并了南陽郡,
劉表就把荊州的治所遷到了南郡(江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孫權在赤壁之戰后攻下了荊州7郡之一的南郡,并把它借給劉備駐守,這就是小說《三國演義》里提到的“借荊州”事件,由于南郡是荊州的治所,所以稱南郡為荊州也是可以的。就如同用重慶來稱呼渝中區一個道理,但是不明真相,往往會認為是孫權把整個荊州借給劉備了。
(荊州7郡)214年,孫權與劉備平分了荊州地界,除了曹操占有的南陽以外,湘水以西的三郡歸劉備,湘水以東的三郡歸孫權。“湘水劃界”后不久,劉備開始進軍漢中,孫權也圍攻合肥,雙方暫時又放下了恩怨,然而好景不長,219年劉備攻取漢中,關羽也在荊州發動北伐。趁著關羽主力在襄樊前線作戰的機會,東吳的呂蒙、陸遜攻下了關羽鎮守的湘水以西的3郡,
2、董卓焚毀洛陽之后是誰控制了洛陽?洛陽又是何時重建的?
董卓焚毀洛陽之后西遷長安,洛陽就處于董卓和關東聯軍之間的真空地帶。董卓焚毀洛陽后挾持漢獻帝及百萬人口到長安,董卓并不單單只是把洛陽城的人挾持跑了,而是洛陽周邊方圓一二百里的人全都挾持到關中了,造成洛陽及周邊地區成了一片荒無人煙,自此從周公興建洛陽城起,到東漢未年經歷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洛陽城,成為一片廢墟。
這時候關東各諸侯都忙著搶地盤,沒人顧及洛陽,而且洛陽作為都城的名頭還在,誰來占領就會成為大家的靶子,因此孫堅在打撈到玉璽后,便迅速離去,袁紹、曹操等其他諸侯也都回到各自的地盤,洛陽真正成了無人管的地方。董卓被呂布殺死后,關中陷入大亂,李傕和郭汜率領西涼軍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呂布逃跑,后來李傕又和郭汜發生內訌,一個劫持天子,一個劫持公卿。
后來漢獻帝被放出來,在大臣董承、楊奉、韓暹等護送下回到了洛陽,但洛陽一片廢墟,沒吃沒喝,一路上靠駐扎在河內沁陽的張楊接濟糧食。后來張楊退回了河內,楊奉也回到商丘,洛陽只剩下韓暹,曹操到洛陽后,韓暹逃跑,曹操將漢獻帝挾持到許昌,洛陽成了曹操的地盤。由于曹操四處征戰,并和袁紹對峙,根本無遐顧及重建洛陽,其間曹操雖然也派董承、夏侯惇管理過,但恢復甚慢。
曹操在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后,回到了洛陽,而這個時候關羽又攻打襄陽,曹操便住在洛陽,并修建了“建始殿”,后來曹操病死在洛陽,曹丕代漢后,在洛陽的東漢宮殿上建“洛陽宮”,并定都洛陽,這時候才大規模重建洛陽。曹丕雖然修了洛陽宮,但與東漢的宮殿相比仍然十分簡陋,魏明帝曹叡即位初期,由于諸葛亮開始北伐中原,曹叡無遐顧及大興土木,直到諸葛亮死后,曹叡才開始大修洛陽宮,新建了昭陽殿和太極殿,并修筑總章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