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為什么要發動揚州十日,換句話說就是清軍為什么屠城。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江南揚州十日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發生在清軍攻破揚州城后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江南揚州十日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發生在清軍攻破揚州城后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
1、清軍為什么要發動揚州十日?
不請自來,在此本人對此提問不予回答,但是我要且問提問者,爾之此提問目的何在?!清軍為什么要發動揚州十日,換句話說就是清軍為什么屠城?即然說起屠城,那就要說道說道,揚州十日,清軍屠城換句話說滿人殺漢人,那么且問,歷史上的屠城還少嗎,漢人屠漢人,漢人屠少數民族之歷史還少嗎,且問知道明朝對西南少數民族的屠殺嗎,知道明朝對東北少數民族的屠殺嗎,我告訴你明朝竟對建州女真實行過五次殘酷的殺戮,前后竟長達四十五年之久,這一切,提問者,還有你們這些回答者知道嗎?!這些也許你們知道,但是你們不能提,更不敢提,如果你們提,也會是大加頌揚的將屠殺者稱為英雄,甚至是壯舉,這就是你們的心態!另外我再告訴你們,揚州十日那是李成棟,實行屠城的也是投降的明軍。
2、清軍入關到底殺了多少人?
殺遼東300萬人“嘉定三屠、揚州十日”“蜀川千里無人煙”這些事實可能大家都早已忘記甚至并不清楚,還有不為史書所記載的“地方縣志卻有記載的,廣州大屠殺、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昆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僅存五人)汾州、太谷、泌州、澤州全部屠絕,殺遍遼沈大地,血洗湖廣福建全境等等.....。
3、清軍入關后,為何制造揚州十日、江陰三日、嘉定三屠的慘案?
明朝未年朝庭腐朽官場黑暗,人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煤山自縊,山海關吳三桂降清,清軍就此入關。豫親王多鐸率領清軍攻打揚州,南明師史可法帶領軍民誓死守衛,對于清軍的招降,史可法嚴詞拒絕。多鐸惱羞成怒,令清軍不惜一切代價攻城,城里軍民拼命抵抗,城墻下尸體越聚越多,清軍踏著尸體攻上城墻。
4、明末清初的“揚州十日”真相如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揚州大屠殺是毫無疑問存在的,這個稍微有些清史基本常識的人都該知道。想方設法找一些細節否定揚州大屠殺,無數無良加無恥行為,實際上,日本右翼團體也是糾結于細節,來否定南京大屠殺。如果能因此否定揚州大屠殺,假以時日連日寇南京大屠殺也可以否定,雖然滿清歷代文字獄,將揚州大屠殺的資料銷毀殆盡,但還是不足以掩蓋真相。
目前主流史學界認為,揚州十日是小說,實際屠殺也許并沒有10日,也沒有殺死八十萬這么多,實際上,小說的八十萬是一種虛指,只是說殺人很多。滿清攻占揚州后進行血腥屠殺,是客觀存在的,主流觀點是,揚州被攻占之前,明軍數千人,揚州城內人口包括逃難人群,總數在10到20萬。當時揚州整個州府人口為37萬人,揚州城并不算大,不太可能容納80萬人,
揚州屠殺,絕非只單純在揚州城內的屠殺,也包括城外周邊。當時的時代和今天不同,出城沒有多遠就是田地,有大量農民居住,很多村子距離城市盡在支持,屠殺也波及周邊地區,不是單純在揚州城內殺人。其實,這個套路薩沙很熟悉,當年寫南京大屠殺資料的時候,日本右翼人士就可以將南京大屠局限于南京老城之內,連城墻外都不算。
實際上,大量南京軍民就是在南京近郊被屠殺的,這就是右翼人士偷換概念的卑劣行為,至于有沒有殺到10天,現在一般認為大規模屠殺至少長達4天多。大家知道4天多的屠殺是什么概念嗎?蒙古騎兵西征,屠殺巴格達這類大城市,往往只需要半天、1天時間,就屠戮干凈了,揚州不是很大的城市,4天多已經可以做到血洗全城幾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