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分別由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和蘇北兵團組成,兵團序號正式撤銷,其次,國民黨軍隊先后設置了三個“第九兵團”,同年5月,原四川國民黨軍起義第16兵團整編歸第九-2/指揮,1955年4月,第九兵團撤銷,第三個“第九兵團”是孫蘭鳳兵團,第一個“第九兵團”是廖耀湘兵團,第二個“第九兵團”是石覺兵團。
1949年2月,分別由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和蘇北兵團組成。第九-2/領導機關。宋是的司令員。郭華若是政委(后來的宋·)。下轄第20軍(原第1縱隊)、第27軍(原第九縱隊)、第30軍(原第12縱隊)、第33軍,由原渤海縱隊和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原國民黨軍張克俠部組成。屬于第三野戰軍的建制。兵團組建后參加了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上海解放后,兵團部里還參加了警備司令部的兩次戰役。7月,兵團部免除淞滬警備司令部,33軍擔負淞滬警備任務。1950年1月,第三野戰軍調整部隊序列,兵團轄20、23、26、27軍。原管轄的第30軍劃歸解放軍海軍。同年5月,原四川國民黨軍起義第16兵團整編歸第九-2/指揮。1955年4月。兵團序號正式撤銷。
首先,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我軍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1949年2月才成立,當時軍長是宋,政委是郭華若(后由宋擔任)。1955年4月,第九 兵團撤銷。其次,國民黨軍隊先后設置了三個“第九 兵團”。第一個“第九 兵團”是廖耀湘兵團。成立于1948年5月,在1948年10月的遼沈戰役中,其主力在黑山和大虎山被我軍殲滅,廖耀湘本人被俘。只有所轄的52軍大部分從營口撤離。第二個“第九 兵團”是石覺兵團。1948年11月10日成立,同年12月從熱河撤至北平。它于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結束時)被改編,但石覺在改編前逃脫了。第三個“第九 兵團”是孫蘭鳳兵團。1949年7月由原第11兵團兩個騎兵旅殘部重建,后于1949年9月在綏遠起義。
3、長津湖戰役九 兵團傷亡多少據1988年《抗美援朝衛生工作總結》統計,東線共有戰爭傷員14062人,凍傷傷員30732人,戰斗死亡7304人,總傷亡人數為52098人。這樣,有21366名志愿者,總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