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一般指的是山東半島的土著居民。這就說明了河南的商屬于東夷文化的勢力范圍,東夷也就是甲骨文中的人方,是岳石文化的代表,說河南是不是東夷和荊蠻的發源地,首先要搞清楚東夷和荊蠻的概念,荊蠻,一般指的是湖北一代的土著居民,或已經包含湖南,江西等后來的楚國之地。
1、古代的東夷是指什么人樣的人群?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都是根據夏商時期中央王朝所處方位來說的,實際是那個時代位于黃河中下游的中國中央王朝對四周語言文化生產生活方式都不相同的區域人群的“蔑稱”。東夷,應該主要指山東半島、蘇北、河南東部,再往北到河北和遼東的沿海地帶,包括朝鮮半島先民,甚至可能包括一部分從朝鮮半島和日本群島漂洋過海到達大陸沿海地區的移民,
東夷人也是農業社會,國人筑城居住,奴隸在城外聚居,開辟農田種植作物,豢養牲畜,與其他地區極大不同的是,因為靠海,他們很早就掌握了制海鹽的技術,是內地的食鹽的主要供給者,這也就決定了這里的商業比較發達,商人部落也就是從東夷分化出來征服中原夏朝建立商王朝的。東夷地區,海洋漁業也是沿海地區的主要生產方式,并且我們相信一定已經有了對外交流和對外貿易,
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日本群島,應該很早就有往來,甚至相互有移民產生。早期日本遍布阿伊努人,現在庫頁島、堪察加半島、北海道還有阿伊努人存在,有理由相信,東夷人群中應該也有這樣異于中原人長相的人群存在,甚至他們可能是在山東沿海生活的比較早的人群,但因為戰爭不斷消亡了,隨著中原王朝向四周擴容并設立諸侯國,東夷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周所分封在東部的齊國建立之初就一直在與東夷作戰,完全占據山東半島及河北的渤海灣南段與燕國接壤,是經過長期艱苦戰爭獲得的。
2、古代的北狄、南蠻、西戎、東夷是現在的哪里?
這些稱呼是源于商周時代,而且這些稱呼是非常廣義的稱呼,并不是特指某個民族或地區,因為在那個時代習慣性把居于中原地區即現代的河南、河北、山西等幾個省份的人稱為華夏,當時的中原王朝對周邊地區的掌控力比較薄弱,即使到了周朝也只是以分封制來制約周邊地區,所以在中原以外四方地區的聚集的少數民族各部落就被中原王朝稱為東夷、北狄、南蠻、西戎。
東夷先說東夷,它并不是特指某個少數民族,而是對居于東部地區的各少數民族的統稱,其范圍地區主要是現代的山東、江蘇、安徽等部分地區,但是東夷這個概念在春秋戰國以后概念就擴大化了,也用來代指現代的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地區。南蠻關于南蠻其實是出自周朝的《禮記》,這其中就說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故曰蠻,
從《禮記》中我們可以看出南蠻一般泛指南方地區的人,當時中原文明比較發達,南方地區相對落后,他們可能沒有掌握炊火飲食的技術,所以被認為是未開化的蠻夷。南蠻的地區也包括了現今湖南、湖北、貴州等部分地區,在南宋時期,蒙古人和滿族人也一度對南宋人蔑稱為南蠻,西戎西戎就是對西部地區聚集各少數民族的稱呼,西戎人群在那個時代非常崇尚武力,所以他們的戰斗力非常強,在周幽王統治時期,西戎的軍隊一度攻破了西周都城鎬京。
在西周時期到春秋初期,西戎軍隊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脅,直到秦國強盛崛起以后,秦國不停的開疆拓土,徹底把西戎地區征服,西戎地區也徹底融入進華夏民族之中。北狄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北狄和西戎是有區別的,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它們倆都是混在一起的,主要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戎狄是經常混在一起的稱呼,北狄在春秋時期一度給中原諸侯國造成很大威脅,晉國、衛國、燕國等過均受到過北狄的威脅與困擾,尤其是衛國曾經一度被北狄滅國,后來在齊桓公扶持下才重新復國。
3、山東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上古時期的河南受東夷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感謝小邀請哦!上古文化群星燦爛,文化,文明,多點起源,其中就包括了偉大的山東“東夷文化”!中國文明的產生,就是由東部的“泰山”為中心的“東夷文化”和以西部“華山”為中心的“華夏文化”共同組成!我們通過對從“泰山”為中必的山東大汶口文化的研究,我們發現“東夷文化”甚至強于陜西的“華夏文化”,只是后來衰落了!“東夷文化”文明之強大,超乎我們現在人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