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天津 > 武清區 > 天津市西青區總體規劃,西青區大寺的五年規劃

天津市西青區總體規劃,西青區大寺的五年規劃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2-08 10:26:08 編輯:天津生活 手機版

1,西青區大寺的五年規劃

法律分析: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西青區11p-20-03單元局部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方案。規劃區位于西青區環外,大寺新家園內,調整地塊范圍為:廣源路、澤恩路、儲祥道、澤潤路、儲厚道、澤安路圍合和儲厚道、梨雙路圍合的兩個區域,總用地面積38.85公頃。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西青區大寺的五年規劃

2,天津發展潛力最大是哪個區西青區怎么樣2021年可以買房嗎

天津發展潛力最大的是濱海新區塘沽片區,但西青區未來發展也不錯,2021年可以買房。西青區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寫入區政府工作報告,公園將分為3個板塊,分別是:元寶島板塊、歷史名鎮板塊和文化學鎮板塊其中,元寶島整體項目將于 2023年基本完工。規劃建設反映楊柳青特色文化的 中國年畫博物館、崇文書院、玉皇橋,打造楊柳青曲苑堂、運河水街、沉浸式民俗民居坊等。元寶島還將打造 民俗文化小鎮,將大運河水系引入元寶島,建設 生態休閑景觀長廊,并定期舉辦年畫制作體驗、民俗活動表演、國際花園大賽、運河游船、燈光秀等活動,加強古鎮觀賞性。歷史名鎮板塊采取“再活化”方法, 保留現存800余所老宅子,按照“城市針灸術”理念進行歷史人文修復,發展特色旅游、特色民宿、特色小吃等業態。目前,西青已經與鄉伴文旅集團簽約,計劃投資13億元,瞄準80、90后消費群體,建設國潮青年小鎮。國潮青年小鎮項目位于楊柳青鎮,占地約35公頃。規劃建設 興華里、長青里、建華胡同、御河坊等4個板塊,通過恢復胡同路網,重現文化地標。秉承“再開發”理念,重點發展教育文化產業。該地塊正在進行考古挖掘。據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該區域發現古代墓穴800余個,年代涵蓋宋、金、元至明清不同歷史時期,是近70年來天津考古的重大發現。

天津發展潛力最大是哪個區西青區怎么樣2021年可以買房嗎

3,西青區的總體規劃是什么

西青區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前沿的環渤海經濟圈內,位于天津市區西南部,地處中心城區的上風向,空氣好、污染少、水面多,總面積570.8平方公里,轄7個鎮和兩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45萬,路網密集,交通便利,適合經濟發展和居住。西青區依托中國四大城市之一的天津,毗鄰北京,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境內有京福、津淄、津港、津同、外環線等拾余條公路干線,縱橫交錯,貫通全國各地,其中,京滬、威馬、丹拉等高速經過本區。區內有理工大學、天津農學院、城建學院、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勞動經濟技術學校等中高等院校20多家;周邊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科研院所30余家。西青區的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天津市18個區縣前列,區域內共有各類工業企業3093家。其中外資企業500余家,擁有世界500強企業14家,主要來自于日本、韓國、德國、美國;主要產品有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電子部件等。區內生產總值以每年18% 的速度遞增。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7.8億元,三級財政收入40億元,其中區級16.5億元,位居天津市18個區縣之首;預計2007年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億元,三級財政收入52億元,其中區級財政收入21億元。2006年,在西青區的產業結構中,農業占4%,工業占64%,第三產業占 32%。西青區以打造現代制造業基地為主攻目標,突出發展重點產業,形成產業集群。總體規劃是:一區、兩園、三大主導產業、五個產業密集區。重點圍繞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三大主導產業加快招商,打造完備的產業集群。電子信息行業,現有企業的主要產品有電子芯片、手機配件、數碼產品配件、電子元器件等。擁有像摩托羅拉、三星電子、羅姆電子、松下電子等一批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電子產品供應地和出口基地。汽車及零部件行業,西青區作為天津市的汽車工業基地,目前集中了天津一汽夏利、豐田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和主要零部件企業300余家。生物醫藥行業,主要產品有化學原料藥、各種劑型成品藥、中藥制劑、生物制品等,其中VB1、氫化可的松、咖啡因、阿莫西林膠囊等產品產量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西青區的總體規劃是什么

4,西青區大寺鎮2021規劃建設

法律分析:1月6日,西青區大寺鎮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十六次會議勝利閉幕。會上票決產生了大寺鎮2021年十項民生實事項目。01.大寺鎮環保管家項目對我鎮工業園區240余家企業及120余家汽修企業進行全方位的環保排查和污染測評技術診斷服務等工作。為進一步提高我鎮工業園區企業環保監管水平,有效降低企業排污及有效應對環境污染應急事件,幫助企業加強環保治理的科學性。02.大寺鎮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運營項目委托專業公司對鎮域內4個電動車充電車棚及135個充電柜進行運營維管,緩解電動自行車充電難問題。03.大寺鎮龍泉道弱電通訊入地改造工程對龍泉道弱電電路入地改造,改善周邊居民居住環境。04.大寺汽車園路燈維修工程對大寺汽車園路燈進行維修,解決大寺汽車園路燈不亮、周邊群眾出行不便問題。05.大寺鎮泉集北里雨污水切改工程對泉集北里片區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實現雨污分流。06.大寺鎮社區消防設施改造項目對張道口生計樓、C區樓消防設施進行提升改造,進一步提高消防硬件設施水平。07.大寺鎮老舊村莊綜合環境提升項目為提高我鎮市容環境水平,對大寺村、蘆北口村等老舊村莊、閑置空地以及工業園區進行市容環境提升改造,鞏固國家衛生鎮及國家文明城區創建成果。08.大寺鎮梅江康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提升項目提升改造梅江康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一站式大廳、黨員活動室(居民學校)、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談心談話室、群團之家等功能區,更好的服務社區居民。09.大寺鎮河道水環境治理項目為打造良好的水資源環境,對鎮域內一二級河道、溝渠排干實施常態化監管,加強日常清理打撈,并對大沽排水河、津港運河、南引河、衛津河、中引河等6條重點河道進行生物治理,有效改善河道及周邊生態環境。10.大寺鎮梨雙公路與津榮道街角提升改造工程在梨雙公路與津榮道交口街角進行提升改造,栽種綠植灌木,設置景觀小品,營造雅致環境,方便居民休閑娛樂。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一條 為了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合理地制定城市規劃和進行城市建設,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制定本法。第二條 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必須遵守本法。第三條 本法所稱城市,是指國家按行政建制設立的直轄市、市、鎮。本法所稱城市規劃區,是指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城市行政區域內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

5,我想了解下目前天津市區的規劃和發展

來源:天津政務網 發布時間:2007-10-09 第一部分 城市性質、城市職能及發展戰略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以下簡稱《規劃》,確定天津的城市性質為: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要逐步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規劃》確定天津的城市職能為:(1)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濱海天然優勢、特殊的水陸交通樞紐地位、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設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為主的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2)我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服務中心。構筑海陸空一體化的交通網絡,使天津成為連通國際和區域(華北、東北、西北、華東)的客貨運綜合交通樞紐。綜合利用樞紐型基礎設施,優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倉儲、加工、運輸、信息、服務相互融合的現代物流業,使天津成為面向區域物流供應鏈的中心節點,承擔我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的職能。加強金融、商貿、會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務業的發展,使天津成為信息匯集,各類傳媒業發達,商貿興旺,科研、文化、醫療機構和人才集中的區域性服務中心。(3)以近代史跡為特點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發揚天津傳統的津派文化,強化以近代史跡為主要特點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4)生態環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濕地眾多等豐富的自然資源,建立生態型城市,增強城市自然環境的優美度、人工環境的舒適度和優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使天津成為市民和國內外旅居者共同擁有的美好家園。  《規劃》確定天津的城市發展目標為:將天津建設成為技術先進、制造業發達、服務水平一流、綜合競爭力強、對外開放度高、創業環境優越的我國北方經濟中心;適應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對外聯系便捷、信息網絡高效、輻射能力強的國際港口城市;資源利用高效、安全體系完善、生態環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態城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近代史跡特色突出、社會和諧、教育文化科技發達的文化名城。  根據以上城市性質及職能,制定天津城市發展戰略為:  構筑高層次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和特色養殖業,逐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充分利用天津市雄厚的產業基礎,發揮資源、交通、科技人才和對外開放等優勢,發展壯大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完善自主研發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和高科技企業孵育基地。大力發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海洋和港口的優勢,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設,打造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加強天津機場與首都機場的合作,共同構建東北亞地區國際航空客貨運樞紐。完善陸路交通體系,加快天津各功能區與周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銜接,努力構筑與周邊地區緊密聯系的綜合交通網絡。推進物流網絡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物流基地,建立國際貿易信息服務體系。  加強區域合作。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在產業結構、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城鎮空間與基礎設施布局等方面的協調發展。發揮天津港口、交通和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為環渤海地區擴大開放和產業轉移提供通道和載體。進一步形成以京津冀為經濟核心區、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大格局。  實施科教優先發展和人才戰略。依托京津地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密集的優勢,發揮創新孵化器、企業研發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多層次的科研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新基地的作用,加快培育各類高素質人才,廣泛吸引人才,為天津乃至整個環渤海地區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資源和能源。按照規劃,充分利用不適宜耕種的鹽堿地作為城市發展用地,加強對耕地、濕地的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約用水,循環用水,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節約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節約型、環保型的生態城市。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構筑社會防控、應急管理和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創造和諧、優美、安全的人居環境。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建立城鄉協調發展機制,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第二部分 城市規模  隨著天津城市性質和職能的確定,天津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對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需求會大幅度增加。為嚴格控制人口和用地規模,保障天津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綜合分析和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對人口和用地規模進行合理布局,為我市實施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人口規模是確定城市用地規模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基本依據,科學合理地預測人口規模是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發揮城市規劃控制作用的前提條件。《總體規劃》按照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的原則,通過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快速增長。大力發展科教、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不斷提高人口綜合素質,滿足天津城市定位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積極引導人口合理布局。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350萬人,城鎮人口121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90%。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城鎮人口規模為630萬人。  《總體規劃》嚴格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按照確定的城市發展目標,在利用天津現有的鹽堿荒地資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性質、人口規模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需要,特別是濱海新區的發展需要,提出要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切實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徹底改變單純依賴增加用地規模解決城市發展的傳統模式。《總體規劃》科學確定各級城鎮的建設用地標準,嚴格控制城鎮用地規模,到2010年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250 平方公里,2020年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城鎮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580平方公里,人均城鎮建設用地為92平方米;新城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其它城鎮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第三部 分濱海新區規劃  加快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在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實施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有利于探索新時期區域發展的新模式。因此,科學規劃濱海新區的發展建設,是本次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重點。  濱海新區包括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港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陸域總面積約為227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科技人才密集,產業基礎雄厚,交通通訊便捷,綜合優勢明顯,在我市城市發展過程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基礎。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將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共同作為城市主要發展地區,分工協作,各有側重,共同承擔城市的綜合職能。中心城區是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貿服務中心,是濱海新區的依托,是反映中國近代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綜合性服務職能。中心城區以提高城市要素的承載能力為主,為全市和新區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務保障。  按照國家總體發展戰略要求,《總體規劃》確定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總體規劃》明確,以濱海新區核心區為中心,漢沽新城和大港新城為兩翼的組團式布局結構,依托京津塘高新技術產業帶、天津港等,重點建設先進制造業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中心商務商業區、濱海化工區、海港物流區、臨空產業區、海濱休閑旅游區等七個產業功能區,此外,結合建港造陸,科學論證,規劃建設臨港產業區;各城區與組團間用生態保護區和生態廊道隔離,構建宜居的生態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市域對外交通體系,構筑濱海新區“十橫六縱”骨架路網,形成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及周邊地區方便快捷的交通聯系,努力把濱海新區建設成世界先進的開放型、創新型、多功能型現代化的經濟新區、社會新區、生態新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通過改革開放、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功能輻射,逐步實現濱海新區的定位,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生產力,提高單位面積的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率,實現人與自然、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增強區域服務功能,更好地帶動天津發展,服務和帶動環渤海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  《總體規劃》確定,在濱海新區范圍內構建“一軸、一帶、三城區”的城市空間結構。“一軸”即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發展主軸;“一帶”即東部濱海城市發展帶;“三城區”即濱海新區核心區、漢沽新城和大港新城。  濱海新區的核心區,以科技研發轉化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增強為港口服務的職能,積極發展商務、金融、物流、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提升城市的綜合功能,發展成為特色突出的海濱城市。  漢沽新城是東部濱海發展帶北部的重要節點。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的濱海旅游、休閑、度假基地;積極發展新興海洋產業(包括現代海洋漁業),逐步成長為中等海濱城市。  大港新城是東部濱海發展帶南部的重要節點,國家級石化基地。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產業,建設成為現代化石油化工基地和原油、成品油集散中心;高等教育及產業技術研發基地,努力建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中等海濱城市。  規劃到2020年,濱海新區常住人口規模為300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290萬人,城鎮建設用地規模510平方公里。其中,濱海新區核心區規劃面積270平方公里,城鎮建設用地面積166平方公里。第四部分 中心城區規劃  中心城區是指外環線綠化帶以內的地區,現有人口420萬人,面積371平方公里。包括和平區、河西區、南開區、河東區、河北區、紅橋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北辰區的部分行政區域,是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貿服務中心,是反映中國近代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綜合性服務職能。中心城區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公共設施,是全市人口和城鎮建設最密集的地區,也是發揮對環渤海地域城市輻射功能的主要地區。中心城區是濱海新區的依托,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關系是各有分工,各有側重,互相補充,共同承擔城市的綜合職能。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確定,中心城區要按照“滿足健康、有序的快速城鎮化對空間發展需求;適應當前產業調整與未來發展;提高環境質量與景觀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優化交通網絡,構建高效率交通體系;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載體能力與服務水平;優化布局,適當控制建設規模和土地開發強度;調整用地結構,注重均衡發展”的原則,以提升城市綜合服務水平,鞏固提高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成果、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改善就業、住房、出行狀況,建設宜居生態城市為目標,以內涵挖潛為主,通過調整優化,實施舊城有機更新,疏解人口和交通壓力,嚴格控制城市規模。  繼續實施海河綜合開發改造。通過海河兩岸的綜合開發改造,帶動城市功能調整和布局完善,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弘揚城市文化;創建現代城市濱水景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整體形象,增強城市的競爭力、吸引力和輻射力。加快城市住宅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繼續實施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加快經濟適用房和社會保障房的建設,提高人均住房面積;完善現有居住區配套設施,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住質量。優化公共設施布局。整合各項公共服務設施資源,完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設施的布局,提升中心城區的社會公共服務功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加強社會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防災減災、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完善信息、指揮體系和醫療救護網絡,提高災時應變能力和服務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調整工業、倉儲用地布局。結合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建設,繼續實施工業戰略東移;調整中心城區工業、倉儲用地比例,在保留的工業區和工業街坊內適度發展都市型工業。完善道路交通系統。加快快速路和軌道交通系統建設,改造交通難點地區;優先發展快速公交系統,加強停車場(庫)配套建設,完成鐵路客運樞紐的改造擴建,創建完善、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環境。加強環境建設。通過專項工程,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建設,改造完善市級公共綠地,重點建設主干道、快速路兩側綠化帶和社區級綠地,形成“點、線、面”結合的三級綠化體系。加快“城中村”改造。采取多種措施,改善就業與居住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提升城市整體環境水平。  到2020年,中心城區規劃面積371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0萬人。
文章TAG:天津市西青區總體規劃天津天津市天津市西青區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鄂州市| 申扎县| 金乡县| 桐城市| 湖州市| 晋江市| 河津市| 美姑县| 泸溪县| 黄浦区| 长葛市| 吴忠市| 昆明市| 保定市| 辉县市| 津南区| 商丘市| 马尔康县| 江源县| 清流县| 新宁县| 兴义市| 天津市| 淮滨县| 榕江县| 玉屏| 阿坝| 论坛| 温宿县| 三原县| 平昌县| 永德县| 镇赉县| 旬阳县| 温宿县| 平阴县| 曲沃县| 富源县| 亳州市|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