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就是如何將這些高校進行排序填志愿,當時我主要考慮的因素有。理科分數線排名為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17文科平均分數線排名排名順序為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這與學校的優勢學科有關。
1、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在填志愿時的先后順序是什么?
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都是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A類、原來以文理擅長的大學,在大學合并浪潮下,現在多以文、理、工、醫齊全的綜合性面貌出現。地區不同,各校知名度不同,整體來說,中山大學在南方知名度更高些,武漢大學在華中地區知名度更高些,南開大學在華北知名度更高些,廈門大學在福建知名度更高些,因此在這些地區多有各自更高一些的分數線,在各省錄取的分數線,并沒有相同由高到低的統一排序。
但是全國大多數省市,還是有傾向性的,這與學科評估基本一致,學科評估的順序是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很多對大學的排名順序也是這樣。2017文科平均分數線排名排名順序為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這與學校的優勢學科有關,2017理科平均分數線排名:理科分數線排名為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
2、北京孩子,在中央財經大學和武漢大學之間應該怎么選?
正確的選擇肯定武漢大學,第一學歷很重要,應當要保證985。將來工作肯定要回北京,研究生考回北京,這樣即保證了第一學歷優勢,也保證了將來就業優勢,對所謂的寧讀本地二類,不讀外地一類的想法,純粹目光短淺。沒必要有什么地域的自我優越感,就業時沒用人單位會在乎這些,學校的地位就是硬實力,我家孩子能讀外地985,絕不讓他讀北京211。
3、現在離高考成績出來還有一段時間,學生們怎么填好志愿?
感謝邀請!關于如何進行志愿填報,我們請到了兩位中山大學在讀師兄來談談他們的看法~中大在讀Z師兄:在高考志愿選擇具體學校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優選矩陣”法,拿學校進行舉例,在確定目標專業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在橫行列出評價一個學校的各個指標,比如“綜合排名”、“地理位置”、“學科水平”(可以通過QS排名、國家學科評級等查詢)、“低調劑風險”等。
然后根據個人喜好對各個指標進行加權,再對各個學校的各個指標逐個打分,加權計算總分,得出學校選擇結果,“優選矩陣”法示例以上是“優選矩陣”法最簡單的示范,當然大家也可以簡單粗暴列出自己的偏好,逐個排除得出最優解。比如字節跳動(抖音母公司)CEO張一鳴在談及選擇南開大學的原因時曾說:“高三報志愿,給自己定了4個標準:必須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不要像中科大那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供求關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難度太大;必須要靠海,是因為我喜歡吃海鮮不能離家近,免得父母總找到宿舍樓下來;冬天要會下雪,我是福建人,確實沒見過雪,真的很想玩,
幾個維度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冬天會下雪的,有很多漂亮女生的,濱海大都市篩選下來發現,符合上面幾個條件的沒有其他學校,只有一所——南開大學。”中大在讀C師兄:談起高考前選擇學校和專業的心路歷程,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吧,是高考結束到成績公布,這段時間我估完分之后就立刻開始了解學校,對照以往的分數線,大致框定了可以考上的學校,但因為當時估分比較保守,所以最后框定的學校大多都只是211高校;是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對照一分一段表,確定了自己的省排名,這個時候再找到以往各高校分數線對應的最低排位,我確定了幾個和我名次最接近的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就是如何將這些高校進行排序填志愿,當時我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城市位置,因為我始終認為大學去到一個大城市,開開眼界,認識更多的人,經歷更多的事是好的,而武漢因為處于內陸,并且就在我的家門口,相對很熟悉,所以我當時將武大排在了人大、南大、中大之后綜合性院校和專業性院校,這是聽取了我的老師的意見,本科階段盡量選擇綜合性大學,這樣對自己的通識教育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好處,所以我將上財和央財排在了靠后的位置我自己一直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夠考上中國人民大學,但當時我的分數其實還差一點,所以我還是將人大填在了第一志愿作為沖一沖的選擇南大和中大的選擇上,我就完全是看了排名、學科實力,所以將南大填在了中大前,但那年比較可惜的是離南大分數線差了一分,所以我現在來到了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