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故里的姬水河畔是黃帝成長的地方,而黃帝陵是黃帝壽寢正終的地方,黃帝是生于新鄭甍于西安。軒轅之丘作為黃帝故里,史書有記載,最早記述黃帝的是戰國《世本》“三月三”到底是黃帝的出生日,還是他的登基日,或是黃帝的其它什么日子,后來炎帝最后一代與新鄭有熊氏的黃帝作戰失敗,只好稱臣,被黃帝封疆于現在洛陽—帶。
1、關于黃帝是陜西的還是河南的,你有什么看法?
黃帝是中華人文始祖,他到底葬在哪里,華人應該到哪里去祭拜他?有人會說到黃帝陵,但中國有五座黃帝陵,哪座才是真的?目前沒有專家能給出準確答案,到底在哪呢?不急,先看看中國五大黃帝陵。一、陜西橋山黃帝陵,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號稱“天下第一陵”、“華夏第一陵”、“中華第一陵”。《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
”人們認為,此橋山便是葬黃帝之處,古稱“橋陵”,歷代帝王和名人都在此祭祀黃帝,這里的“黃帝手植柏”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和“世界柏樹之冠”。但據考證,此處并非黃帝真冢,而是衣冠冢,二、甘肅慶陽正寧黃帝陵。位于甘肅省正寧縣子午山,《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羅川縣即今正寧縣,
正寧人認為,子午山就是《史記》中說的橋山,故在此立黃帝冢。三、北京平谷黃帝陵,位于北京市平谷區山東莊鎮山東莊村西廟山上。山上有大冢,世傳為軒轅黃帝陵,俗稱軒轅臺,《大明一統志》載:“漁子山,在平谷縣東北一十里,上有大冢,云軒轅黃帝陵也。唐陳子昂詩‘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疑即為此山,下有軒轅廟,四、河北涿鹿黃帝陵。
位于河北省涿鹿縣城東南約20公里的溫泉屯鄉以南,小礬山村以北,其東南10公里處有“軒轅之丘”,五、河南荊山黃帝陵。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區西20公里陽平鎮的黃帝鑄鼎塬上,《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水經注》等均記載此處為軒轅黃帝鑄鼎與登仙處,成語“龍去鼎湖”發生地,當地的山名、地名、湖名的傳說,都與黃帝有關,人們依據傳說和史書記載,將此處確定為黃帝陵。
因為史書記載黃帝在此處登仙,這里即使是黃帝陵,也是遺物冢,近年來有研究者認為,造成后世關于黃帝陵錯位的根源在于明代。當時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朕興百神之祀”的旨意下,派大臣查訪先代陵寢,在中部縣北小山腳下發現軒轅小廟(其實是元代一寺院的保生宮)所以說黃帝陵是僅供后世瞻仰的精神象征,不存在什么真的假的之說!更別說什么正統之說!再說黃帝故里,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黃帝)受國于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歷史上最早記述黃帝居軒轅丘的是戰國《世本》,說:“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產青陽及昌意,”漢代戴德《大戴禮記·帝系》、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從此說:“黃帝居軒轅之丘。”但軒轅丘在何地,史書記載不明,到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明了軒轅丘的地望,說:“(黃帝)受國于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
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說軒轅丘在有熊國,即今河南新鄭縣。其后,宋代羅泌《路史》、張君房《云笈七簽》、劉恕《通鑒外紀》和無名氏之作《軒轅黃帝傳》等皆從其說:“黃帝居軒轅之丘,”古代很多史書將“居”作“生”,戰國《世本》、漢《史記·五帝本紀》等說:“黃帝居軒轅之丘。”實為軒轅黃帝的出生地、常居地,到了明代,《大明一統志》說:“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于此故名。
”許多史學家都確認黃帝生于新鄭縣的軒轅丘,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陸應陽的《廣輿記》是一部全性的地理志,說:“軒轅丘新鄭,黃帝生于此故名,”將“軒轅丘”說成是“新鄭”,成了“新鄭”的別名;大史學家王世貞的《御批綱鑒會纂》關于黃帝的出生地記述更為詳細明確,說:“黃帝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帝于軒轅之丘,因名軒轅。
2、河南省宣稱的黃帝故里祭拜,有什么史書文獻記載可以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