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張錫峰同學演講的視頻,因為轉發的人是北京一個有點名氣的學者,所以我認真的看了張錫峰同學的演講。一個17歲的高三學生,一個戲謔自己為“來自鄉下的土豬”的農村孩子,他的演講讓我看到今天的“寒門弟子”那種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看到他們對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渴望無疑,張錫峰是農村孩子中的幸運兒,畢竟他有條件離開那個英語老師是由語文老師客串的學校,到衡水這樣的名校讀書。
1、人們在爭論衡水中學張錫峰演講的時候,都在爭論什么?
說實話,我沒有興趣去聽張錫峰演講的具體內容,雖然我翻閱自媒體時避不開鋪天蓋地的評論。不過,我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因為我是一名有著26年教齡的一線初中教師,在我看來,不管人們在爭論什么,都是白搭。作為班主任,我們平時講的正確道理甚至都無法改變班中的學生,難道網絡上的自認為正確的正確評論就能改變別人嗎?能改變誰?改變張錫峰的觀念?或者改變某一位讀者的觀念?進而糾偏他們的行動?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認為言論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當然,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起碼鍛煉了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今天,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及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不管爭論什么,都難分對錯,我們每個人頭腦中的觀念甚至都不是自己當下能決定的,是過往的環境和經歷造就的,用佛教的因果論解釋比較合適。我們當下的觀念只是以前種下的因的顯現而已,
因此,我覺得,與其花時間去討論那些遙不可及的網絡事,不如埋下頭來處理好自己手頭的事。只有我們的行動改變了,我們的環境才會改變,環境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自然就會慢慢隨著改變!總而言之一句話,世間從來不缺正確的道理,缺的是正確的行動,大多數人并非不懂正確的道理,而是懶得去行動!語言的偉人,行動的矮子。見的還少嗎?,
2、張錫峰的演講有可取之處嗎?
本人認為張錫峰的演講說得很對。很多人指責衡水中學的學習模式,認為他們把學生當成了機器,請問如果他們不好好學習,還有別的更好的出路嗎?城里的孩子,擁有著廣泛優質的資源,教育、見識、眼界都遠遠優于那些“土豬”。即使混得不好也有人脈資源,家里的資產都夠他們用一輩子的了,他們的起跑線,就是寒門學子的終點線!農村孩子沒有人脈、沒有家世、沒有好平臺,他們想要改寫命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讀書。
高考雖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最公平最簡潔的出路,除此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天道酬勤,我們這個社會正在經歷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時代,而你可能正在荒廢自己的大把時間,而讀書,可能是這個世界上你能抓住的為數不多的機會,每個人都想一夜暴富和無需努力的成功,但生活不是童話,如果現在吃不了學習的苦,未來就一定要吃生活的苦,
3、衡水中學的張錫峰火了!但來自農村的我們,真的需要自卑嗎?
“我是農村的土豬,也要勵志去拱城里的白菜!”這句話在全網引起很大的爭議,正方說張錫峰演講很勵志,很陽光,滿滿的正能量。反方說,這是衡中畸形教育的結果,說張錫峰學習的動力就是實現個人的野心,通過去拱城里的白菜達到張錫峰脫貧的目的,還有的說把農村人比做土豬,把城里人比作白菜都是一種侮辱,還有的說農村人沒必要有那么自卑,總之褒貶不一,
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前半生生活在農村,后半生生活在城市,既當過農村人,也當過城市人的普通人,談一些粗淺之見。一衡中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衡水中學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是產生千千萬萬張錫峰們的土壤,不得不說,也繞不過去!衡水中學高強度的學習方式地球人都知道,這種高強度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高度自覺的基礎上,不是全靠規章制度約束。
是建立在全方位的宣傳鼓動,攻心洗腦,潛移默化的影響,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把要你學變成我要學,不管你是為國家,為民族而學,還是為家族,為家庭,為個人理想而學,總之你有了目標,有了方向,你才會有動力,這一點,衡水中學和毛坦中學都做到了,而且做的淋漓盡致。毋庸置疑,這些教育模式和國家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相比,讓學生自強自立,成為有用之才的大方向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