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谷的兩頭,東邊是函谷關,西邊是潼關。因為河南是平原,而從靈寶往西,有一條黃河,潼關和函谷關一直是非常令人迷惑不解的兩個關口,1)函谷關和潼關是在一個峽谷中,分東西兩頭,西安作為帝京的話,肯定是潼關的位置更重要一些,的,就是古代打仗時守備的關隘,分別是東函谷關(后亦稱潼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關,這四關也被稱為“秦之四關”。
1、關中是指哪里?
謝邀!我是出版社的編輯,喜歡中華文化,歡迎來liao!平常我們所說的“關中”,基本上指的是陜西省的渭河平原地帶。我來簡單說說,“關中”都包括哪些地方?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陜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運城和臨汾兩市,總共秦晉兩省六個地市,這也是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由于渭河發源于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自寶雞流入陜西境內,自西向東流經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由于渭河流經地方都是沖積平原,所以在陜西省域來說,稱為“渭河平原”“關中平原”,站在我國疆域范圍來說,稱為“關中盆地”,
關中平原地處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和秦嶺山脈之間,這一片地域十分遼闊,因此還被稱為“天府之國”,有條友會說,這不是說成都的嗎?其實,這詞最早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形容關中的。不是陜西被稱為“關中”,而是陜西包括“關中”,如上邊所說,關中包括了陜西省的四個地市,關中盆地還把陜西省分為了陜北、關中、陜南三個區域。
狹義地來說,陜西的關中包括了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而為什么叫作“關中”,這是因為渭河平原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有四個易守難攻的很著名的古代關隘。關隘?是的,就是古代打仗時守備的關隘,分別是東函谷關(后亦稱潼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關,這四關也被稱為“秦之四關”,由此,在這四個關之中的范圍就被稱為了“關中”,或者“秦中”,也被大家稱為“八百里秦川”。
這四個關隘,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可謂戰功赫赫,所以,就引來了“關中”之說,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東函谷關(后亦稱潼關)和西大散關之間的部分,被稱為“關中”,這種說法不太被認可,四關之說比較受大家歡迎。綜上,關中廣義是指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寶雞、銅川、渭南、楊凌、商洛、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等城市,狹義是指陜西省的西安、寶雞、銅川、咸陽、渭南,
2、函谷關和潼關是一個地方嗎?
潼關和函谷關一直是非常令人迷惑不解的兩個關口。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什么秦國要用函谷關作為關口,而漢代之后都用潼關作為關口?還有一個特別不解的是,漢代以后函谷關竟然棄而不用了,只守潼關去了,難道他們不擔心敵人從函谷關進去嗎?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是因為沒有看清函谷關和潼關在地圖上的位置。
1)函谷關和潼關是在一個峽谷中,分東西兩頭,我們這樣說,從洛陽到西安這一段路程。先從洛陽往西走,然后到達函谷關,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靈寶縣,到靈寶以后,從靈寶到西安這段路程就非常難走了。因為河南是平原,而從靈寶往西,有一條黃河,河北便是中條山,山勢險峻。河南邊是秦嶺,也是崇山峻嶺,非常難走。
但天無絕人之路,從靈寶到西安在兩山之間有一個峽谷,峽谷的入口就是函谷關,然后一直沿著峽谷往西走,就是去西安方向。大概走六十公里,就到了峽谷的盡頭,盡頭這個地方,就是潼關,潼關再向西就是關中平原,西安就在關中平原內!現在搞明白了吧!原來從洛陽到西安都是崇山峻嶺,但老天爺留了一條峽谷。可以順利的從洛陽到西安,
峽谷的兩頭,東邊是函谷關,西邊是潼關。原來兩個關守的是一條路,只是需求不同才選擇不同的地方防守,2)秦國為什么選擇在函谷關駐守?函谷關剛開始是魏國的,是秦孝公從魏國手里把函谷關奪了過來,這就是為什么當初的秦穆公為什么一定要和晉國交好的原因。只要兩國關系不好,晉國只要掐斷函谷關,秦國就只能躲在關中平原不能出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