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下究竟蘊藏著多少煤炭資源,這個是很多山西人都關心的問題。18年淮南經濟沒有負增長已屬不易,18.淮南黎明前的黑暗就在2018年淮南擁有2000多名職工的淮化集團全面停產關閉,潘集區第一座大型國有煤礦潘一礦停產封井,去產能對淮南的經濟打擊可想而知。
1、山西究竟有多少煤?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是煤炭資源大省。多少年來,煤碳影響著山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山西經濟的重要支撐,那么,山西地下究竟蘊藏著多少煤炭資源,這個是很多山西人都關心的問題。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物,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國家,而山西是煤炭資源大省,多少年來,煤炭幾乎成了山西的代名詞。
2、淮南有多少個縣?
淮南市是安徽省的地級市,下轄兩個縣,一個是壽縣,一個是鳳臺縣,這兩個縣位于淮河中游,屬淮南市的西北地區。縣城相距約15公里,隔淮相望,先說壽縣。壽縣的“壽”,源于一句話:“為春申君壽,”春申君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在他六十大壽的時候,楚考烈王把包括下蔡在內“淮北十二縣之地”,作為封地,封給了春申君,
從此,“壽”字作為這里的地名,沿用至今。壽,這個地區,曾是楚國最后的都城,最后一位楚王負芻,在這里殞命;漢初也是淮南國的都城,《淮南子》就是在這里誕生的,在其他的不同歷史時期,這里或是縣治,或是州治,或是府治、郡治所在地,不論名為“壽春”還是“壽陽”“壽州”,地名基本上都含有一個“壽”字。2015年12月,壽縣從安徽省六安市劃歸淮南市管轄,有21個鎮,4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137萬,但是全年的GDP只有135億元人民幣,人均產值尚不足1萬元人民幣,屬國家級貧困縣,
近年來,全縣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役,脫貧步伐加快,據最新信息,壽縣有望于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徹底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實在是可喜可賀。現在來說說鳳臺縣,鳳臺縣古為州來國的都邑,春秋時期成為蔡國最后的都城,秦代置縣,名為“下蔡”。鳳臺與壽縣,一在淮河之北岸,一在淮河之南岸,從漢代開始,有的時期鳳臺隸屬于壽縣管轄,有的時期壽縣隸屬于鳳臺管轄;有的時期兩相對立,隨時都可能發生戰爭;有的時期兩心相望,相濡以沫,攜手發展,因此自古以來便有“壽鳳一家”之說,
“鳳臺”作為一縣之名,是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才正式出現的。這一年,鳳臺從壽縣劃分了出來,如今的鳳臺縣(毛集實驗區除外)有12個鎮,4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人口約68萬,2018年GDP總量為272億元人民幣,人均4萬元人民幣,在安徽省也是數得著的。鳳臺縣之所以比壽縣富庶,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它的地下蘊藏了200多億噸的煤炭,可開采量在100億噸以上,
鳳臺縣是全國最大的采煤基地,2018年的煤炭產量是3200萬噸。近年來,鳳臺縣堅持煤炭就地轉化,產量在持續壓減,走上了采煤 火力發電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壽縣和鳳臺這兩個縣,構建了淮南市廣闊的發展縱深。鳳臺縣的煤電產能優勢,在淮南市舉足輕重;壽縣的縣城,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與連綿的八公山脈,共同構建了淮南市的核心旅游文化資源,
3、如今的淮南還是一座煤礦城市嗎?淮南是否已經走出了發展的低谷?
2018.淮南黎明前的黑暗就在2018年淮南擁有2000多名職工的淮化集團全面停產關閉,潘集區第一座大型國有煤礦潘一礦停產封井。去產能對淮南的經濟打擊可想而知,2018年淮南經濟沒有負增長已屬不易,但是黑暗也許即將過去,2019年投資200多億的煤化工項目建成投產,投資27億的碳4碳5項目已經開工,潘集將再上一座大型坑口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