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制分導式多彈頭分導式多彈頭?核彈頭包括單彈頭、集束多彈頭和分導式 多彈頭。分導式 多彈頭和集束導彈多彈頭導彈一樣,母艙攜帶數發子彈,分導式為什么導彈的子彈可以自導?印度有集束多彈頭,彈頭無法分流,只能打擊單一目標,其中分導式 多彈頭采用了末端助推器制導系統,可以修正主動段彈道的誤差,調整多彈頭釋放彈頭時母艙的速度、方向和姿態。
Equator: 40075.004第一代導彈是美國和蘇聯在納粹德國V2彈道導彈的基礎上,利用導彈專家和從德國掠奪的大量技術資料研制的地對地核導彈,如宇宙D、E、F、大力神I、雷神、木星和ss4、5、6。這一代核導彈只是解決了問題,技術性能還比較差,反應時間長。都是單彈頭,最大圓概率誤差可以達到8000米。
第二代導彈從50年代末發展到60年代中期。主要型號有美國的大力神I、民兵ia、IB、民兵I和前蘇聯的SS7、SS8。這一代導彈主要是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性能。發動機改為固體推進劑,縮短了反應時間,核彈頭裝有侵徹裝置,提高了命中精度、比功率和可靠性。
2、什么是彈頭?導彈戰斗部是導彈毀傷目標的專用裝置,又稱導彈戰斗部。它由戰斗部外殼、戰斗部裝藥和起爆系統組成。一些彈頭還配備了控制和穿透裝置。用于戰略彈道導彈彈頭,以提高其突防能力、命中精度和摧毀目標的能力。其中分導式 多彈頭采用了末端助推器制導系統,可以修正主動段彈道的誤差,調整多彈頭釋放彈頭時母艙的速度、方向和姿態。使其按預定程序釋放彈頭并分別沿不同軌跡擊中目標;
延伸資料:起爆裝置:起爆裝置用于及時引爆戰斗部,主要由信號接收、發射和執行機構組成,通常分為觸發引信和非觸發引信兩大類。觸發引信必須與目標實體直接接觸或碰撞才能引爆。有瞬間起爆和延時起爆兩種。非觸發引信在適當高度或距離進入目標時可以被引爆。有氣動、無線電、磁、光、聲、電容、電感引信,還有定時、過載引信,分別屬于主動、半主動、被動。
3、潛地彈道導彈的詳細介紹潛艇彈道導彈,全長8.7 ~ 17米,直徑1.4 ~ 2.1米,射程650 ~ 11000公里,起飛重量10 ~ 60噸,投擲重量0.5 ~ 2.0噸,命中精度3700 ~ 130米。核彈頭包括單彈頭、集束多彈頭和分導式 多彈頭。多彈頭導彈有3 ~ 10個分彈頭,總爆炸力為300 ~ 300萬噸TNT當量。制導方式為慣性制導或星光加慣性制導。動力裝置,大多使用2或3個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但也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當潛艇在水下機動時,導航系統可以連續不斷地為導彈發射提供有關船位、航向、航速、俯仰角等數據,再加上預設的目標坐標,通過射擊指揮系統可以隨時計算出每枚導彈的射擊數據,然后加載到導彈制導計算機中,快速完成導彈發射準備。發射時通常采用冷發射(動力發射)方式。一般以燃氣蒸汽為能源,用很大的推力將導彈推出發射架,在水中上升。出水前或出水后,導彈自帶發動機點火,按預定軌跡向目標射擊。
4、什么叫彈道導彈啊彈道導彈是指在火箭發動機的推力下,按照預定的程序飛行,關機后再按照自由拋擲物體的軌跡飛行的導彈。這種導彈的整個彈道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主動彈道是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的作用下,從發射點到火箭發動機關機的飛行軌跡。被動彈道是導彈按照主動階段終點得到的給定速度和彈道傾角,從火箭發動機關機點到彈頭爆炸點慣性飛行的彈道。彈道導彈按作戰用途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按發射點和目標位置,可分為地地彈道導彈和潛地彈道導彈;按射程分為洲際、遠程、中程、近程彈道導彈;按使用的推進劑分為液體推進劑和固體推進劑彈道導彈;按結構可分為單級和多級彈道導彈。
5、能下仔的 多彈頭導彈的功能是什么?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遠程彈道導彈的出現,專門用于攔截彈道導彈的反彈道導彈武器也相應發展起來。為了對付這種防御性武器,避免反導武器的攔截,人們為戰略核導彈安裝了更強大的多彈頭。多彈頭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高科技成果。就是在母彈頭里放一串小子彈。母彈頭飛到一定高度,就會釋放出子彈的集群,它們各自奔向不同的預定目標。
6、 分導式導彈的子彈頭為什么能自導?當人們聽到分導式多彈頭missile的時候,他們認為它的子彈可以自動引導目標一個接一個。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分導式 多彈頭和集束導彈多彈頭導彈一樣,母艙攜帶數發子彈。不同的是,它不是同時釋放所有的子彈,而是一顆一顆地釋放。當母艙飛過第一個目標時,第一顆子彈被釋放;后母艙開始控制主機,沿原航向增加速度到達第二個目標,投下第二顆子彈,依靠姿控發動機改變母艙的飛行仰角,然后釋放一顆彈道彎曲的子彈對同一目標進行第二次攻擊。
這使得攻擊的覆蓋范圍橫向達到幾十公里,縱向達到幾百公里。因為子彈是從母艙一顆一顆導出的,而且子彈本身沒有制導系統,也沒有自行機動的能力,不能像集束導彈的子彈一樣自動發現目標。但由于母艙本身裝有制導系統和姿態控制發動機,其子彈可以以不同的彈道獨立攻擊目標,這使得一枚導彈更有用。
7、多少國家掌握 分導式 多彈頭技術只有五個常任理事國真正掌握控制權。印度有集束多彈頭,彈頭無法分流,只能打擊單一目標。五大國和印度。首先,美、英、法、中、俄五個常任理事國,是完全合法的,公開掌握分導式 多彈頭技術的國家,但我認為日本、德國,尤其是德國作為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創始國的發源地,擁有世界頂尖的工業制造技術,作為歐洲航天局成員國的國家,未必掌握這一點。
8、 分導式 多彈頭的如何對抗 分導式 多彈頭?response to分導式多彈頭的攻擊一直是導彈防御中不可逾越的難題,至今仍是美國導彈防御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核爆攔截技術核爆攔截是最原始的導彈防御技術,美蘇都有研發。其特點是攔截效率高,但對環境和地面的附帶損害大且持久。核爆在高空或大氣層外的攔截不會在地面產生巨大的沖擊波,其對子彈的傷害主要是由X射線、中子射線、核爆電磁脈沖等效應造成的。
中子射線可以穿透子彈的外殼,導致子彈的鈾或钚部分裂變。釋放的能量不足以引爆核彈,但可以通過加熱使鈾或钚軟化,高速旋轉或運動的子彈內部的離心力可能使材料變形,使其無法爆炸,核爆產生的電磁脈沖會瞬間將巨大的能量耦合到子彈的金屬部分,從而擊穿電子器件。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發現,攔截導彈彈頭在100公里高空爆炸時,毀傷半徑為9-11公里,在80公里高空爆炸時,毀傷半徑為6.6-8.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