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正宗始祖是胡公滿陳姓另有兩支。陳氏姓是中華古老的姓氏之一,是舜帝后裔,以陳國為姓,陳姓始祖,河南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還有老陳戶之說,潼南塘壩王氏家族(含周邊遂寧、安岳、大足、銅梁、合川的部份王氏)的字輩,其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者是以陳軫為始祖的潁川陳姓,其子孫多顯軼,其后有裔孫陳伯珍于西晉末年渡江赴曲阿(今江蘇丹陽),伯珍孫徙居長城(今浙江長興)下若里,陳霸先便是其支杰出代表,他建立陳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并封了許多陳姓王,使陳姓子孫遍布長江與粵江之間,其諸侯王宜都王陳叔明的十世孫陳環,為避難遷居今泉州仙游縣(今天莆田市仙游縣),其孫陳旺徙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為江州義門陳姓開基祖。
1、你的先輩是從哪里遷入四川的?
湖廣填川時,大多數遷徙到四川的人,必須先到湖北麻城縣孝感鄉集合,然后再由官府登記分配,就像是一個移民中轉站,所以,大多數的川人都以為祖上來自麻城孝感,其實未必!歷史上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說!潼南塘壩王氏家族(含周邊遂寧、安岳、大足、銅梁、合川的部份王氏)的字輩:一仲國正大,文學啟洪先;祖宗維澤裔,永世胤朝元。
自1744年始修入川族譜,一仲兩輩實未入川,因當時各方面條件簡陋,況且文化有限,所修族譜甚簡,再則年久失修、族譜殘缺,曾誤傳是“三槐堂王氏”,而2015年重修族譜時經專業小組人員去鄂湘贛實地走訪查譜考證,核實屬“廬陵太原王氏-贛湘王氏”。祖居太原,唐僖宗中和年間(約在公元883年)從山西太原經蜀入贛,初居廬陵(今江西吉安),
后代某支在“江西填湖廣”時西遷湖南邵陽,清康熙癸未年(公元1730年),二十七世祖國璽、國銘、國璉及堂兄弟國治從湖南寶慶邵陽仁鳳都經湖北麻城孝感徒居入川,國璽、國銘、國璉落業于潼川府遂寧下安里(即今重慶潼南塘壩),鼎足而居,后代人丁繁茂,在川渝開枝散葉,有遷居于云貴湘鄂粵贛皖者;國治落業于安岳龍臺。重慶湖廣會館有族譜可查,
2、陳姓是血統純正的漢族嗎?
中華姓氏包括你們陳氏,不能以姓氏去定義是否為漢民族純正血統。因為漢民族是幾千年來多民族融合而來的新生民族,現代稱謂漢族,三皇五帝時代并不是以所謂的漢族稱呼,夏商周秦漢也稱華夏族。所以你這提問應該以華夏姓氏來提問,遠古時期并沒有文字與姓氏,大多以地名山河為姓氏、族氏、國氏,陳氏姓是中華古老的姓氏之一,是舜帝后裔,以陳國為姓,陳姓始祖:胡公滿。
陳姓正宗始祖是胡公滿陳姓另有兩支:一支是北魏時候莫陳氏改姓陳,另一支是古代安南(今越南)國王姓陳,他的后代亦稱陳氏,陳姓望族居潁川郡(今河南長葛縣老城西)。河南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還有老陳戶之說,城南有陳姓始祖陳胡公鐵墓。陳國滅后的播遷,前文已述,不贅,其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者是以陳軫為始祖的潁川陳姓,其子孫多顯軼,其后有裔孫陳伯珍于西晉末年渡江赴曲阿(今江蘇丹陽),伯珍孫徙居長城(今浙江長興)下若里,陳霸先便是其支杰出代表,他建立陳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并封了許多陳姓王,使陳姓子孫遍布長江與粵江之間,其諸侯王宜都王陳叔明的十世孫陳環,為避難遷居今泉州仙游縣(今天莆田市仙游縣),其孫陳旺徙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為江州義門陳姓開基祖。
唐初,陳政領兵平“蠻獠之亂”,其子陳元光在父亡后接班,歷時九年始平,陳元光被稱為“開漳圣王”;再就是潁川陳后裔陳邕受李林甫排擠而遷福建同安,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姓,尊陳邕為南院始祖;宋仁宗時分江州義門陳姓于十六省一百二十五個地方,陳姓入越南于宋朝人數最多,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創建越南陳朝,傳八世十三王,故陳姓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姓入粵始于南宋,中原人陳魁(陳后裔)遷居福建寧化、上杭,其曾孫有遷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開漳圣王之后)隨鄭成功入臺,被尊為陳姓入臺始祖,與林姓共有“陳林半天下”美譽;明初朱元璋曾派陳姓水手去日本、琉球;明清以后,閩粵陳姓有人出海謀生到南洋和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