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零確診!廣東云浮,才不是廣東最沒存在感的城市》”。河源的鐵路線是廣東省最長的,可河源的人均GDP反而排名全省地市倒數第三名,羅定位于廣東省正西象限,廣東廣西兩省區中心位置,而且作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中國西南(甚至東盟十國)的窗口,具有獨特優勢。
1、廣東河源房價還會上漲嗎?
我來回答吧,我前兩天剛從房地產辭職出來,三四個月沒開單了,就靠點底薪過日子,我上班這個公司本來是做二手房的,今年下半年開始根本連問都沒人問了,那些炒房客天天打電話來問有沒有客,趕緊帶過來!價格還可以少!!!但還是沒人來,現在改變策略了,開始做一手房,別的不說,主要的說說雅居樂,河源市最大的樓盤。雅居樂精得很,房價掉了不直接說,搞了一個美其名曰:工程房,
2、河源未來會發展起來么?
河源,與江西省交界;四線城市。是京九鐵路進入廣東省的第一個城市,河源的鐵路線是廣東省最長的,可河源的人均GDP反而排名全省地市倒數第三名。因工業發展受制約,旅游業被臨近的惠州分食,城市存在感弱。河源加大旅游業投資及工業引資,已有初步計劃,多做一些像河源客天下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國際旅游度假區、客家小鎮,會帶動人口就業和旅游業發展。
3、云浮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會排在廣東什么位置?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云浮市2018年戶籍人口300.91萬,常住人口252.69萬,GDP:849.13億元,人均GDP:33603.62元。高州市2018年戶籍人口183.27萬,常住人口141.41萬,GDP:602.79億元,人均GDP:43059元,對比粵西縣級高州市,地級云浮市GDP竟然沒有太大優勢,不僅總量低,人均低,和全省、全國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大。
GDP:地區生產總值,GDP越高生產力越高,生產力可以反映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云浮市1994年4月設立地級市。自從建立地市后云浮的經濟開始年年倒退,從1994年的全省排名第14位逐年跌到第21位,即全省倒數第一位,”西方諺語:“一只鳥長得像鴨子,叫聲像鴨子,走路也像鴨子,那它就是鴨子。”在今天看來,云浮已經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地級市,
其經濟各項數據,都撐不起作為地級市的應有水準。在成立地級市的二十五年時間里,看不到它像別的地方那種日新月異的發展勢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在這個城市徹底展現。這個城市在廣東的存在感變得很弱,我們可以發現,云浮市區四面環山,平原面積少,開發難度高,發展空間有限。緊挨肇慶,毗鄰佛山,太靠近珠三角不一定是好的,要知道虹吸效應,
大城市如同一個大漩渦,把靠近的一切物體都吸進了中心。(人才、資金、項目等等)如果你是一個投資者,要在肇慶、云浮和周圍一帶上項目投資,(這兩個城市有相似的地理環境和位置,自古屬于同一塊區域),難道說肇慶(還有毗鄰的佛山)不是比云浮更具優勢?理由如下:1.肇慶交通條件好于云浮,基礎設施更加完善2.云浮市區地形狹隘,而肇慶市區和開發區都位于珠三角平原3.云浮不具備人力優勢,市區自身人口和能聚集的人口實在太少了!實際上,近年以來落戶云浮的大項目多數是對環境會造成影響的項目。
如:鋼鐵、建材生產、生物醫藥等,云浮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緩慢、再加上體量本身小,造成了云浮在省內幾乎沒有存在感可言。直到此次新冠疫情的發生,所以有一些廣東新聞媒體發文,標題是:“《疫情零確診!廣東云浮,才不是廣東最沒存在感的城市》”。我覺得這實在諷刺!!最后的總結:云浮經濟差是有原因的,設立云浮地級市,后果是局限于它自身的能力,無法帶動輻射下面縣市的經濟發展,“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屬于典型的小馬拉大車。
這是我們始終要直面的問題,不可回避,解決方案,2種建議:1、撤銷云浮地級市,整體回歸肇慶地級市,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目前云浮已被劃入粵北生態發展區,粵北定位為大灣區后花園,在政策層面限制大的開發)2、設立羅定地級市,可把行政、經濟中心移步羅定理由如下:羅定資源、地形和交通比云浮有更好的優勢。羅定位于廣東省正西象限,廣東廣西兩省區中心位置,而且作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中國西南(甚至東盟十國)的窗口,具有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