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一個虔誠佛教的家庭里,據其《請施莊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歲王維生平簡介:王維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因篤信佛教,又被稱為“詩佛”。公元701年,生于蒲州。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三年,張九齡執政,擢為右拾遺,次年遷監察御史,后奉命出塞,為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隱居。安史之亂被捕后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后下獄。因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后兼遷中書舍人,終尚書右丞。他才華早顯,既是詩匠,又精禪理。生在一個虔誠佛教的家庭里,據其《請施莊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歲
3、王維簡介20字王維(692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祖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遂為河東人。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畫家,號稱“詩佛”,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王維受母親影響,精通佛學,其字“摩詰”,是取自佛教的《維摩詰經》。擴展資料:王維青年時期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政治抱負,寫成“隴西行”等一類關于邊塞、游俠的詩篇,運用歌行的體裁,描寫各方面的題材,具有岑參、高適那種雄渾的氣派,王維后期歌詠山水的作品,真正代表其詩歌藝術。作品以五言為主如《鳥鳴澗》,描寫退隱生活、田園山水,追求清靜閑適的精神生活,風格恬靜清樸,王維作品佛道和退隱思想濃厚,政治上的挫折,妻子的去世等,給他造成心靈上的創傷,佛教思想的介入,成為他晚期避世的主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