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國有很多全腦開發培訓機構,有的叫全腦開發,有的叫右腦開發,還有的叫間腦開發。提到全腦開發,就不得不提到右腦開發的這個概念,所謂的全腦開發課,其實是一場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騙局,這都是很多培訓機構為了圈錢而采取的招數,而很多家長對此恰因為無知,再加上望子成龍的扭曲心態,才會相信什么全腦開發課的鬼吹燈。
1、孩子有必要上全腦開發課嗎?
所謂的全腦開發課,其實是一場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騙局,這都是很多培訓機構為了圈錢而采取的招數,而很多家長對此恰因為無知,再加上望子成龍的扭曲心態,才會相信什么全腦開發課的鬼吹燈。真正對孩子智商和情商有幫助的教育,恰來自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長真能靜下心來,自己學習一些現代育兒理念,你會發現原來完全可以通過親子陪伴融入很多教育的元素,讓孩子身心在快樂的親子活動中得以健康成長,
幼兒教育的重點,無非圍繞幾部分進行,下面我分別講一講:第一,運動協調能力的鍛煉。我們都知道,嬰幼兒從翻身、坐起、爬、站立、邁步、行走、跑動,需要至少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這一系列過程,每一個動作都需要看護人的協助才能完成,同時每一個動作的完成,都需要大腦中樞神經發出指令,指揮肢體動作的協調。別小看這運動協調能力的鍛煉,有一部分孩子因為得不到充分的發展,會出現感覺統合系統出現問題,
現在很多老人照顧孫輩,因為老人運動能力和耐力大不如從前,所以常常看到總是抱著、背著或用小車推著寶寶,很多時候讓寶寶得不到充分的運動鍛煉。第二,語言發展更不容忽視,寶寶從呀呀學語時就開啟了語言發言之路,很多家長不知道寶寶有語言發展敏感期,大部分都錯失了最佳語言基礎培養的好時機。這個敏感其實從1-3歲是最佳時期,在母語環境下,寶寶從詞-短語-短句-完整一句話,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語言發展恰是對大腦發育最好的鍛煉形式之一,而這些根本不需要借助任何機構,由父母或看護人都能隨機完成,只要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最好統一用普通話來教寶寶。第三,基本生活技能學習是根本,寶寶從最初做抓、握、拿、推、舉、咬等動作開始,這就對學習基本生活技能做準備了,如果看護人知道這些,不斷鼓勵寶寶,會讓寶寶增強信心,帶著樂趣,專注地去做好每一個動作。
而這些基本動作完成的過程,恰是鍛煉大腦思維和協調發出指令的過程,有經驗的年輕父母,會格外注意漸進式培養寶寶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因為他們知道這就是對寶寶大腦最好的開發活動。第四,在親子游戲和閱讀中培養專注力,寶寶最喜歡玩沙子和水,這可是他們百玩不厭的樂趣所在,這兩樣恰可以在親子游戲中經常使用,如在沙堆里挖坑,搬運,造型。
如寶寶拍水,在水上玩玩具,用小桶倒水,細觀察你會發現寶寶特別專注地自娛自樂,如果保護好寶寶這種專注力,則是極好的鍛煉形式,而親子閱讀,看色彩鮮艷的圖片,教寶寶辨別顏色,教寶寶識認物品,用溫和的語言講給寶寶聽,瞧,寶寶聽的可認真呢。還有很多內容,韓老師只給年輕父母講這些,現在有很多育兒書籍,如鄭巧玉系列育兒經,寫的就非常棒,鄭醫生既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同時又專注于研究嬰幼兒的家庭教育,相信可以給你提供很豐富的育兒經驗和知識,
2、全腦開發課有必要上嗎?
首先,程老師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全腦開發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闡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做全腦開發?什么叫做全腦開發?提到全腦開發,就不得不提到右腦開發的這個概念,右腦開發實際上和我們這里所說的全腦開發是一回事,但這個概念已經被證明是不恰當的。右腦開發的理論基礎叫做左右腦分工理論,最早由美國的心理生物學家羅杰斯佩里博士提出來的,并由此與他人共同獲得了198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后來由日本的七田真博士和韓國的李承憲博士將相關的大腦開發方法體系化,但核心還是以羅杰斯佩里的左右腦分工理論為主。只是這個理論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羅杰斯佩里本人也曾經撰文聲明:總的來說,在實驗中觀察到的左右半腦認知方式的巨大差異,是種容易失控的觀點在正常完整的大腦中,兩個半球往往作為一個整體緊密合作,記住這一點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