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又不是一個人,我是東北人,也沒接觸過湖北人,即便接觸過,也不能從一個人的印象來概括所有湖北人,不管是哪里,好人都是絕大多數,但是壞人也肯定會有,東北人也不例外,很多人僅從接觸過的個別東北人來概括所有東北人一樣有失偏頗,所以我必須親自去湖北,親身體驗湖北的風土民情,才能留下比較真實的印象,道聽途說的“印象”都不能當真。
1、東北人如何看待湖北人?
這個問題沒有意義!湖北人又不是一個人,我是東北人,也沒接觸過湖北人,即便接觸過,也不能從一個人的印象來概括所有湖北人,不管是哪里,好人都是絕大多數,但是壞人也肯定會有,東北人也不例外,很多人僅從接觸過的個別東北人來概括所有東北人一樣有失偏頗,所以我必須親自去湖北,親身體驗湖北的風土民情,才能留下比較真實的印象,道聽途說的“印象”都不能當真。
2、兩湖填四川,我是四川人,祖籍湖北作為四川人的你,祖籍是哪里的呢?
四川鄰水先祖李珍,宋時居湖廣省黃州府(湖北黃崗縣)儒學正堂衙內安身,后移城內南街娶妻生三子:金德、銀德、銅德,金德公遷居麻城縣孝感鄉,娶朱氏生子活修,活修、妣陳氏生子早富,早富、妣陳氏生子倫綱,倫綱、妣周氏生子萬性,萬性、妣邱氏生子李仲,李仲、妣陳氏生子李錦,李錦、妣林氏生二子李錫、李釗,李釗、妣楊氏三生二子:李錫、李樂。
釗公、妣楊氏三,隨兄錫公在河南開封府桂閣縣任所,同享榮華,年幼輕浮,命他管糧倉,私賣倉谷,錫公不知,被眾紳告之,上司批捉,釗公逃回原籍后,上司捉拿甚急,乃夫室商議,各自逃生,釗公遍游天下,不知所終。入川祖楊氏三,率子李芝、李樂弟兄,于明已卯(1399年)由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移入四川省鄰水縣太安鄉(今太和鄉)太安里二甲李家溝落業定居,
李芝公返歸原籍。樂公后裔有移居墊江縣等地,老字輩時大學正良萬業永興陽及第登金榜月中定朝綱開基本仁厚傳代懿禎祥施澤喜長遠發達自隆昌八大房合族字輩四十字敬宗逢泰運睦族致祥光仁孝培基厚詩書沛澤長為儀翔上苑用慧協當陽南楚先根在芬名振古香入川九世祖鳴春公,于嘉慶癸亥歲(1803年)邀集鄰水八大房合族,將“興”字品為“敬”字輩。
3、你覺得四川人怎么樣?
四川人比較聰明,但不像湖北人、浙江人的那種精明,而是豁達的聰明,性格比較豪爽,但區域有差異性,川西的比較溫婉,川南川東得整體比較火爆,但凡有江有酒的地方,性格就偏豪爽,而平原沃土的川西平原,則性格相對內斂,非常有意思,可謂是完美映證了那句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能吃苦,愿意拼,老一輩的個子普遍不高,但整體而言精明強悍川菜好吃,名揚五湖四海的川菜不如實地來嘗嘗,區域差異很大,川菜也有很多分類,比如上河幫、下河幫、小河幫,剛好也代表了不同區域人的性格特點,
4、外省人都如何看待四川人?
幾十年來,我去過大半個中國,也去過國外,除了東北,西北比較寒冷的省沒去,有些省去過一、二十次的都有,綜合各方面來看:我認為四川人:好!他們勤勞、善良,熱情、大方,說話耿直,為人仗義,曾經的中國人口第一的大省,養成了頑強,堅韌,不屈的精神:廣褒豐澤的土地:又培養他們樂觀.豁達的性格:工、農業比較齊全、鐘靈毓秀的自然環境,滲透進他們熱情大方的社會活動中,君不見,每次祖國的大災難中,都可以看到很多四川人捐款捐款的靚影;抗戰時:是出兵最多、犧牲最多、同時,也是捐款捐物最多的省…憶往事、看今朝,四川人一次次用樸實的行動,證明了川人無私的品德與高尚的情操:一次次用汗水,淚水甚至鮮血奉獻了對祖國博大的愛…不論在哪個省、哪個城市,我樂意交四川朋友:他們誠實守信,性格溫和,樂與助人,與他們交友:我放心!值得交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