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戰爭小故事200字,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戰爭小故事200字,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1、海娃。一面放羊,一面放哨。民兵中隊長老趙把一封雞毛信交給海娃,讓海娃把信交給八路軍。海娃歷盡千辛萬險,終于把雞毛信交給了八路軍。2、雨來。日本鬼子抓住了雨來,要雨來說出八路軍交通員的下落,雨來面對敵人的威逼和利誘,沒有屈服,最終憑借自己的機智和勇敢,逃走了。3、王二小。鬼子來掃蕩,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最終被鬼子殺死。4、李愛民。為了掩護民兵和鄉親的安全,他挺身而出,被鬼子逮捕。在鬼子的威嚇和毒打下,他堅貞不屈,被打得皮開肉綻、雙腳骨折仍痛斥敵人,最后犧牲在鬼子的刺刀下,年僅13歲。5、謝榮策。兒童團長,在掩護干部和群眾轉移時,被敵人抓走。他面對兇惡的敵人毫無畏懼,英勇斗爭,不幸被敵人殺害,年僅16歲
2、戰爭小故事200字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蕩”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新中國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