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程,號潮安,別號海山,浙江杭州人,戴望舒(1905—1950),浙江省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Introduction戴望舒(1905-1950),現代創辦于1932年,他發表了許多關于它的作品和翻譯,1950戴望舒45歲病逝于北京。
戴望舒Introduction戴望舒(1905-1950),現代創辦于1932年,他發表了許多關于它的作品和翻譯。出版的詩集有《我的記憶》(1929)、《王叔草》(1933)、《王叔詩》(1937)、《災難的歲月》(1937)、《-0/全詩》(1989)。戴望舒(1905—1950),浙江省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
感覺不止三首詩:《雨巷》、《王叔草》、《春節的祝福》、《獄中的墻》、《我斷掌的詩歌創作》戴望舒,大致可以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在他的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中,收錄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愛情詩和悲傷詩。特別是《老梢》集里留存的12首詩,一般都是表達這種個人傷感和感傷的作品。
3、 戴望舒是一個怎樣的人?戴望舒他在文學史上成名的最大原因是他的優秀詩歌,而他本人也因其獨特的詩歌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被稱為“現代詩派的領袖”。1927年,他的詩《雨巷》顯示了新月派向現代主義的過渡趨勢,而1929年寫的《我的記憶》則成為現代詩派的起點,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程,號潮安,別號海山,浙江杭州人。后來,他用筆名孟甌,孟甌聲,方鑫和蔣思,中國現代主義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等。在《鴛鴦蝴蝶派》刊物上發表過《債》、《商人少年》、《母愛》三部小說,曾與杜衡、張天翼、施蟄存等組成“蘭社”文學小組,創辦《又藍》雜志。1950戴望舒45歲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