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宜賓人不在本地找工作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從2016年開始,有些不尋常的是,宜賓開始了人口回流,每年大約保持2萬多人的樣子,本來還讓人費解,但是自從一次偶然的經歷后,我算是明白了,我是小小生,分享宜賓故事、洞悉宜賓現狀、解析宜賓未來,讓我樂此不疲。
1、宜賓市最具有影響力的人是誰?
東北抗日聯軍的女英雄:趙一曼女士,李碩勛等。劉中伯書記,為宜賓的貢獻翻了一番;從他2016年來到宜賓的1600億,去年將翻到了三千一百多億元,今年將達到3800億左右!一番成績這是宜賓人民的第一驕傲,李曙光懂事長又拯救了五糧液在國家的酒行列的地位。徐洪剛舍己為人,在宜賓、在全國也有影響力,這些人物在宜賓層出不窮…他們都是為宜賓的奉獻精神而來…等等,
2、宜賓未來的城市中心在哪里?
宜賓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城市中心毫無疑問是三江口?,F在宜賓重點打造的就是三江口CBD,不管宜賓如何發展,比如臨港工業區,大學城,再遠一點連接南溪區,另外一邊到高鐵站再到224,城市功能的連接都需要過三江口,而從宜賓市的規劃就可以看出,宜賓是想將三江口打造成為城市名片,就像重慶朝天門,上海陸家嘴都是這樣,
3、為什么宜賓本地人不在宜賓找工作呢?
為什么宜賓本地人不在宜賓找工作呢?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些片面,宜賓人在本地找工作的很多啊,至少我和我認識的很多朋友都是在宜賓找工作的。我站在題主的角度思考了一下,我覺得題主應該是比較關注宜賓的人,前段時間我和一個朋友探討了一下宜賓外流人口的問題,2018年宜賓外流人口達到105萬,相對于宜賓總共556萬的戶籍人口確實非常大了,基本上每5個人就有1個外出,也怪不得題主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我覺得宜賓人不在本地找工作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一、生活貧困,工作不好找這個問題很好理解,畢竟宜賓所處在四川盆地邊緣,與云南接壤,再往南和西就會深入云貴高原,而交叉地帶屬于烏蒙山特困連片區域,宜賓的屏山縣就是這片特困區域的成員,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省市的重點幫扶對象,家在屏山當地的朋友,縣城能夠提供的工作有限,而靠務農生活水平又提高不起來,所有如果有機會,很多農民朋友都會選擇外出沿海地區或省城等地方打工。
二、房價太貴,本地定居難宜賓的房價相對周邊市州都是比較高的,這還不僅僅是市區高,連區縣住房也不低,靠務農為生的農村朋友是很難買得起縣城和市區內住房的,但是到外面打工,如果夠節省,回來買房或是自建住房也是有可能的,每年過年和清明我回筠連老家祭祀都會發現有新的農村自建房搭建起來。稍加了解就會發現很多都是外出務工后回家修的,
這種效應非常好,看著這種情況原來沒有外出務工打算的人也會參加到打工的大軍中,于是農村就逐漸成為了空心村,孩子就成為了留守兒童,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這樣的社會現象十分普遍,于是就有了宜賓外出人口特別大的現狀。三、交通不便,出去不想回都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宜賓前些年農村地區交通狀況確實不怎么好,那些外出務工的農村朋友礙于家鄉交通出行不便,于是干脆過年也不回家一次,形成普遍現象后,農村剩余勞動力更少了,
而現在農村交通雖然建設好了,但是這些人已經對記憶中的交通不便形成了固化思想,有的在打工地買房,有的成家后也就不再回宜賓了。但是從2016年開始,有些不尋常的是,宜賓開始了人口回流,每年大約保持2萬多人的樣子,本來還讓人費解,但是自從一次偶然的經歷后,我算是明白了:有一次我在建設路吃夜宵,老板很熱情,我門一起聊到了他和愛人在外務工的經歷,他們本來在江蘇打工,但是家中老師總是向他們反映孩子在宜賓上學成績下滑比較嚴重,希望他們能夠監護起來,
他們都是80后的人,比較開明也很重視孩子的未來,于是放棄了打工期間更好的條件,回到宜賓開夜宵店重新創業。我很感慨,這樣的父母為了孩子選擇放棄,這是典型的新生代父母,而這樣的趨勢卻開始變得越來越明顯了,為什么呢?因為家鄉變了!一、工作機會多起來了2016年開始,宜賓啟動了“雙城建設”,以臨港為代表的工業園區一個接一個地矗立起來,特別是智能終端制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智能軌道交通產業制造等新興產業為宜賓市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雖然看上去與科技關聯,實際上每個企業都有招聘普工,就是負責產品組裝的,技術含量不高,稍加培訓就能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