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樂府詩經自創風格鮑照在文人手中復興;(2)開創了七言體(七言詩成熟于鮑照);(3)學習南朝民歌,開創了文人寫五言詩的先河,促成了五絕的形成,鮑照中的七言詩想象力豐富,大膽運用比興,創作出新穎傳神的詩篇,鮑照以前的六朝詩壇內容空洞無力,缺乏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鮑照的七言詩豪放、清高、婉約,一掃齊梁的弱風,鮑照被后人尊為六朝七言詩的創始人,鮑照是南朝劉宋時期的文學家。
鮑照是南朝劉宋時期的文學家。他是元嘉三大才子之一,文學成就擅長樂府和七言唱法。《葛炎行》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律詩,作者是三國時期的丕。其詩清新優美,韻貫句句,取得了很大的文學成就。但由于用韻復雜,作者難以駕馭,曹丕樂府體七言古詩逐漸衰落。鮑照中的七言詩突破了樂府詩的舊框架,將通篇和每句所用的韻改為隔句用韻,使七言詩的創作更加靈活。鮑照中的七言詩想象力豐富,大膽運用比興,創作出新穎傳神的詩篇。其思想清晰而深刻。鮑照以前的六朝詩壇內容空洞無力,缺乏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鮑照的七言詩豪放、清高、婉約,一掃齊梁的弱風。鮑照七言詩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語言容量大,節奏多變,即文人樂府的瑰麗語言和民歌的通俗。在反映社會現實的廣度和深度上是前所未有的。鮑照的七言詩,有大量游仙、游山、送別、詠懷、仿古的佳作。鮑照被后人尊為六朝七言詩的創始人。
2、 鮑照的詩歌有什么特點,他在山水詩的發展(1)樂府詩經自創風格鮑照在文人手中復興;(2)開創了七言體(七言詩成熟于鮑照);(3)學習南朝民歌,開創了文人寫五言詩的先河,促成了五絕的形成。他以五言古詩為主寫山水詩,格調高雅神秘,工整厚重,注重句子的工整和文字的雕琢,與七言樂府相比,它們顯得萎靡不振。如“登廬山”、“登廬山看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