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安徽人(1823—1901),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至于北洋海軍里到處都是福建人也并不準確,只能說大部分中高級將領都是福建人。
1、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分別是哪里人?地位呢?
晚清中興四大明臣:曾國潘,湖南人(1811—1872),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建立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左宗棠,湖南人(1812—1885),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鎮壓太平天國,興辦洋務,平定陜甘,收復新疆,建設西北。李鴻章,安徽人(1823—1901),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2、李鴻章和左宗棠是冤家,為何北洋海軍里到處是福建人?
左宗棠和李鴻章不是冤家,而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只不過后來因為打不打、怎么打問題而發生分歧,去了不同的戰壕。稱不上“冤家”,至于北洋海軍里到處都是福建人也并不準確,只能說大部分中高級將領都是福建人。北洋水師的兩位總兵、12艘主力艦內,10艘艦長為福建人,2艘為廣東人,清末、民國時期的海軍司令、艦隊司令等也多為福建人。
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局第一任主管(1)左宗棠關注海防、發展海軍要比李鴻章早李鴻章在曾國藩去世前一年的時候,給曾國藩寫過一封信,曾國藩什么時候去世?1872年3月12日。他寫信的時候是什么?同治十年正月二十六日,也就是1871年3月16日,這么一算,不到一年,在信中,李鴻章就說:興造輪船兵船,實自強之一策。
惟中國政體,官與民、內與外均難合一;慮其始必不能善于后,是以鴻章于同治四、五年創議鐵廠時,左公已議造船,鄙意未敢附和,但主仿造槍炮軍火,謂可自我發而收之也,即不備于水而尚有備于陸也,前閩、滬造船已六載,成器成效不過如此,前興之而后毀之,此信之而彼疑之,及今吾師與左公尚存,異議已多,再數年,十數年后,更當何如?什么意思呢?嚴復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局學員,翻譯家、教育家、洋務派代表(2)李鴻章奏折解讀第一:李鴻章對興造輪船、海防的思想比左宗棠要晚;鴻章于同治四、五年(1865、1866年)創議鐵廠時,左公已議造船,鄙意未敢附和;第二:李鴻章對中國現狀更了解,惟中國政體,官與民、內與外均難合一;慮其始必不能善于后。
然而,左宗棠不了解嗎?這就是左宗棠敢為先,李鴻章不敢支持左宗棠主張的原因;劉步蟾福建侯官人,北洋水師右翼總兵,相當于二把手僅次于丁汝昌第三:李鴻章對自造一直心生嫌棄,不僅對自己主管的江南制造總局制造的戰艦不滿,對左宗棠的福建馬尾造船廠也不滿意,然而,我們中國的自造西方戰艦是從0開始的,中國的技不如人也是正常。
自造是不能急的,第四:作為后輩晚輩,李鴻章對于前輩曾左二人還是比較尊重的,認為二人乃是“洋務”最大的兩個支持者。現在你們兩個人還活著呢,對造船廠有沒有存在必要就有很大爭論,那么,再過數年、十幾年后,該如何是好呀!林泰曾福建閩侯人,北洋水師左翼總兵,相當于三把手(3)左宗棠在福建創立了第一個專業海軍造船廠和海軍學堂福州船政局旗下的馬尾造船廠、海軍學堂等都在福建,福建又是華僑大省,當時的福建管著今天的臺灣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本地、華僑子弟紛紛加入海軍。
3、怎樣理解李鴻章這個人,客觀事實評價?
對于李鴻章的是非功過其實歷史早有定論,在此問題上我反而覺得李鴻章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才最為精準到位:那就是“大清裱糊匠”。事實勝于雄辯,一場甲午海戰,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把晚清政府的洋務運動戳了個大窟窿,在日本明治維新的上下一心、堅船利炮面前,晚清時期看上去轟轟烈烈、煞是熱鬧的洋務運動,就好像是一個紙糊的大燈籠一樣一戳就破、一點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