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說好吃的清補涼,當然是海南島的清補涼最好吃了。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基本奠定了今天廣東廣西的邊界,這便是廣東、廣西名稱的由來,有專家曾在廣東封開縣和廣西梧州考察的時候,從《水經注》得知這里正是桂江與賀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漢時的“廣信”,后來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
1、哪里的清補涼好吃?
你好呀,很高興你能看到我這條評論。如果早說好吃的清補涼,當然是海南島的清補涼最好吃了,因為啥?原因很簡單。海南島是個四季如春的地方不冷不熱的,島內遍地都是椰子樹,所以我們海南島的清補涼全是椰奶清補涼,用長了不知道多久的老椰子扒皮開殼,把椰子肉全部取出來,最后放入機器打碎加入椰子水就變成了又白又香濃的椰奶了,然后放入冰箱冷藏2個小時最后把煮好的紅豆綠豆和冰粉紅棗西瓜粒等等等等你愛吃的都可以加適量到一個容器中。
2、人都說“吃在廣東”,廣東有什么好吃的?
當然是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叉燒啦!我們可以在廣東人的各種美食中看見叉燒,早茶、午飯、晚餐、宵夜,都有叉燒的身影,叉燒包,蜜汁叉燒、黑叉燒、脆皮叉燒、叉燒飯廣東簡直是一個被叉燒美食包圍的地方,你最愛的叉燒美食是哪種呢?歡迎在評論中告訴菲李哦~我是菲李呀,一個喜歡美食的漫畫家,大家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隨時收看更多趣味文章,
廣東廣西合稱兩廣,明清時期還專門設置了“兩廣總督”來管理。兩廣是怎么來的?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始皇的仲父(干爹)呂不韋出版了《呂氏春秋》,書中提到關于“百越”的只言片語,但沒有解釋“百越”的具體位置,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滅六國后就盯上了百越,派屠睢率領50萬大軍攻打嶺南;征服了百越。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全國設為36郡,
在嶺南地區就設置了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就是指“南方的海”,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等大部分地區,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逝,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趙佗就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以武力攻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派10萬大軍滅了南越國,設立了交州,漢武帝又將南越國分成9個郡(南海、蒼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并下詔:“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并規定交州治所就叫廣信(今梧州市)。這就是說兩廣的“廣”字源于漢武帝詔書,東漢13州,就有交州,管轄今兩廣大部分地域和越南北部。
孫吳割據江東,分交州為二:交州和廣州,隋文帝楊堅廢除郡置,改為州縣制;隋煬帝時為避楊廣的名諱,廣州改名為“番州”。唐朝設立交州總管府,又稱都督府,后改為安南都護府,宋朝的地方行政單位稱為“路”,嶺南設立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基本奠定了今天廣東廣西的邊界,這便是廣東、廣西名稱的由來,
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后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有專家曾在廣東封開縣和廣西梧州考察的時候,從《水經注》得知這里正是桂江與賀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漢時的“廣信”,后來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當時嶺南9郡的交趾郡位于今越南河內,交趾郡與交趾部是兩個概念,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9郡的監察機關,交趾部首府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
在此值得提及的是,交趾多次反抗獨立,但都會被收復,其名字從交趾變為宋平、交州、安南都護府,五代時期,南漢高祖劉巖將安南收歸為南漢領土;939年吳權(越南吳朝開創者)打敗南漢建立吳朝,自稱吳王,建都古螺(原唐代安南都護,即交州),從而脫離中國統治;968年丁部領(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丁朝,國號大瞿越,自稱帝,正式脫離中國;趙匡胤竟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成為藩王。